許崇智的部隊是1919年,廣東革命政府進攻福建時組建的,兵力大約有一個軍。寧漢戰爭后,唐生智下野,他有一個下屬叫何健,原為唐派湘軍軍長,何健在唐戰敗下野后,率部投靠桂系,起初的北伐軍只有八個軍,其中有兩個軍的番號就分別給了程潛和唐生智的部隊。
1、民國時期有多少國民政府?
1921年4月7日,廣州國會非常會議決定改軍政府為中華民國政府,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1925年6月,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議將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因其在廣州故稱為“廣州國民政府”,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發起了北伐戰爭。隨著北伐戰爭由珠江流域擴大到長江流域,1927年,廣州國民搬到了武漢,成立了武漢國民政府,
同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從此形成了武漢、南京兩個中央政府相互對峙的局面,為了促使兩個政府的妥協,蔣介石被迫第一次下野,最終促使了所謂的“寧漢合流”,即武漢國民政府合并到南京國民政府。抗戰全面爆發后,隨著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的淪陷,以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機關搬遷到了武漢辦公,武漢會戰之后,武漢被日軍占領,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搬遷到了重慶,成立了重慶國民政府,重慶成為了戰時陪都。
1940年3月,國民黨中的二號人物汪精衛在南京成立了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蔣介石的重慶國民政府形成對峙,抗戰勝利之后,遠在重慶的蔣介石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了蔣介石的南京總統府,標志著南京國民政府的滅亡,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雖然滅亡了,但是國民黨的統治并沒有滅亡。國民黨又在廣州成立了國民政府,直到第四野戰軍解放了廣州之后,國民政府在大陸的統治才宣告結束,
2、歷史上,民國有多少個軍閥?
如果不算上國民政府的中央軍,民國時代的軍閥一共有16個大派系,40多個小派系,上百名大大小小的軍閥。一、北洋系→皖系→直系→新直系→東南五省聯盟北洋系脫胎于北洋六鎮,袁世凱死后,因北洋系內無人具有足夠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的能力,便逐漸分裂為了皖系和直系,后來直皖鬧掰,爆發了直皖戰爭,皖系被直系和奉系聯合擊敗。
隨著段祺瑞下野,皖系也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雖然第二次直奉大戰后,段祺瑞又受張作霖邀請,重新出山。但隨著江浙戰爭,皖系的盧永祥被直系的齊燮元、孫傳芳擊敗,皖系遂喪失所有地盤,退出歷史舞臺,擊敗皖系的直系軍閥分為舊派和新派,舊派領袖是馮國璋,他在府院之爭中,被段祺瑞逼迫辭去副總統一職后,不久便病死,直系的新領袖變成了曹錕。
曹錕當老大后,遂即就挑起直皖大戰,吳佩孚在先后擊敗皖系、奉系后,新直系獲得北京政府的控制權,但好景不長,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新直系的馮玉祥、孫岳等人臨陣反水,從前線殺回北京將老大曹錕軟禁,吳佩孚在戰場上也被奉系擊敗,新直系遂退出了北京中樞。之后,吳佩孚借湖北督軍蕭耀南的力量東山再起,孫傳芳也擊敗了張作霖,新直系很快又恢復了半壁江山,
孫傳芳混牛掰了后,拉攏東南五省實力派周蔭人、盧香亭、陳調元、鄭俊彥等人組建東南五省聯軍,相當于是自成體系,建立東南五省聯盟派。不過吳、孫都沒有得意太久,隨著北伐軍的北上,吳佩孚和孫傳芳都被擊敗,新直系以及其衍生派系遂徹底瓦解,北洋系的著名人物有:袁世凱、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段芝貴、曹錕、徐樹錚、靳云鵬、吳光新、傅良佐、李純、王占元、陳光遠、蔡成勛、陸建章、吳佩孚、孫傳芳、齊燮元、蕭耀南等。
二、奉系軍閥→東北軍奉系是北洋軍閥的旁支,源于清朝奉天省巡防營,袁世凱死后,張作霖排擠馮德麟,遂控制奉天省。后來張作霖連續排擠吉林和黑龍江的軍閥,徹底控制東三省,第二次直奉大戰后,奉系擊敗新直系,之后又聯合閻錫山、吳佩孚擊敗馮玉祥,徹底控制了北京政府,但好景不長,國民政府舉行二次北伐后,奉系被北伐軍擊敗,退回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