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美軍只死了100多人,為什么伊拉克戰爭時卻陣亡近5000人。一場戰爭的結果使得列支敦士登這個人口小國多了一個人,這也不錯了,△鄭申俠上將,河北省滄州泊頭市人,△吳勝利上將,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人,△劉振起上將,河北省滄州黃驊市人,擊斃抵抗武裝26000人,逮捕12000人。
1、海灣戰爭時期美軍才死了一百多人,可是伊拉克戰爭卻死了將近5000人,為什么?
有網友問:海灣戰爭美軍只死了100多人,為什么伊拉克戰爭時卻陣亡近5000人?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有一個重大區別,一個是短時間大規模野戰,一個是長期治安戰。海灣戰爭美軍利用整體軍事優勢,一個巨大的體系打垮了伊拉克軍隊,在海灣戰爭,幾十萬伊拉克大軍就擺放在沙漠里,而在伊拉克戰爭,純粹是治安戰,美軍不知道對手在哪里?治安戰的特點就是需要投入大量步兵,進行日常的巡邏,維持,站崗和瑣碎的對各個分散在各個駐地的小分隊進行后勤支援任務。
這就給了抵抗組織發動襲擊的機會,而且,美軍在伊拉克投入步兵太少,也無法進行全面的嚴密控制。在伊拉克光邁赫迪軍就有6萬人,其他的各種武裝組織,包括薩達姆殘部,基地組織,部落武裝等等,反抗武裝足有20萬左右,在這樣一個面積43萬平方公里,人口3700萬,不斷有外來武裝滲透的地方。美軍部署的10萬軍隊顯然在數量上,非常短缺,
在伊拉克戰爭,美軍傷亡原因,槍傷只有19%,有超過3100多名美軍都是爆炸物造成的死亡。但是,美軍最后依靠高科技武器和重新任用前伊拉克情報人員和特種部隊,才挽回敗局,擊斃抵抗武裝26000人,逮捕12000人。但是,美軍撤軍以后,殘余的抵抗組織,有的選擇與伊拉克政府和解,比如邁赫迪軍,有的則聯合起來,發動新的進攻,比如薩達姆殘部就與基地組織聯合成為了IS武裝的數萬大軍。
2、歷史上有哪幾個大的戰爭,分別死亡了多少人?
因為歷史上的戰爭有很多,所以小編選擇一個來說,這可能是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役——二戰中的下第聶伯河戰役,(德軍在第聶伯河岸邊布防)下第聶伯河戰役發生于1943年的東線戰場蘇聯境內,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軍事行動,動員人數最多的戰役,交戰雙方總兵力近400萬人,戰線全長1,400公里。蘇聯作家及退伍軍人維克多·阿斯塔菲耶夫在回憶錄里寫道,每2萬5000人走到第聶伯河的岸邊,只有5,000人至6,000人能過河到對岸,
由于傷亡慘重,第聶伯河蘇軍空降突擊行動成為了蘇聯在二戰中的最后一次大規模空降行動,此后再沒有大規模空降部隊。為了突破德軍在第聶伯河西岸構筑的“東方壁壘”,無數蘇軍士兵前仆后繼,朱可夫在回憶錄中寫道:“強渡第聶伯河的部隊顯示出了最為勇猛、頑強和堅強不屈的作風,作為慣例,他們在抵達河邊時,沒有等待部隊利用重型設備架橋,而是立即渡河。
士兵們使用他們能找到的任何工具和各種方法強渡第聶伯河:木筏、臨時渡船、漁舟和摩托艇,為爭奪對橋頭堡的控制權,雙方在對岸發生了激戰。部隊甚至沒有時間加固陣地,就立即與不惜一切代價發動反撲的敵人展開了混戰,”(德軍在第聶河岸挖壕溝準備戰斗)1943年,繼庫爾斯克戰役后德國最高統帥部已沒有能力在東方對蘇軍發動大規模的攻勢,德軍在蘇聯南方的東線戰場基本處于守勢。
德軍在人員、物資和后勤支援等方面都在衰退,而蘇軍卻在穩步增長,準備為未來的攻勢積累起更大的優勢,1943年8月,希特勒和德軍統帥部意識到未來蘇軍的攻勢會很猛烈,而在烏克蘭的平原地帶去阻擋蘇軍會變得很困難。因此德軍統帥部下令沿第聶伯河岸建造了一系列防御工事,德軍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在第聶伯河的“豹-沃坦防線”,
第聶伯河是歐洲第3大河,僅次于伏爾加河和多瑙河。在它的下游,寬度可以達到3公里,德軍把西岸變成了一個龐大復雜的防御工事和要塞陣地,(蘇軍士兵扎木排準備渡河)蘇聯方面,斯大林決心在烏克蘭發動一次大規模攻勢,繼續收復被占領的領土,烏克蘭有很多工業區,人口密集、它的煤礦和其他礦產能為蘇聯提供寶貴的戰略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