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從黃國平博士身上,有很多亮點值得我們學習。六是,致謝,讓人看到了他是一個知恩、感恩、記恩情的人,是品質優秀的人,一個有優秀品質的人,是永遠有希望的人,回顧他一生,最主要就是堅定的信念,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知識令人強大;2、黃國平博士做到。
1、讀過黃國平博士《致謝》的人,為什么都會感動得流淚?
我看了好幾遍《致謝》,甚為感動。從農村、大山里走出來的寒門子弟,能勵志成才報效祖國,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古有顏回之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后有王陽明的龍場悟道。“謫官龍場,居夷處困,動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體驗探求,再更寒暑,證諸五經、四子,沛然若決江河而放諸海也,
然后嘆圣人之道坦如大路。”這些史學教育著我們,不管環境有多惡劣,生活有多艱辛,崇尚修齊治平的抱負和理想不能丟,有過相同的經歷,一些感悟不得不共鳴:一是,真心希望天下有學,不因客觀原因而夭折了希望之星,未來人才。二是,正向激勵莘莘學子,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環境,努力成為國之棟梁,三是,推動社會援學助學,社會應更多地去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讓其健康快樂成長。
2、從黃國平博士身上,我們能學到什么?
我認為,從黃國平博士身上,有很多亮點值得我們學習:1、我們這一代生活環境類似黃國平,他本身是苦孩子出身的博士,那年代除了一點點的義務教育資源,基本上中國真是一窮二白,但黃國平這類人一路堅定地走過來,出人頭地了。回顧他一生,最主要就是堅定的信念,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知識令人強大;2、黃國平博士做到:如果是唯一道路,就要認定、認準,不會退縮、害怕地走下去,
當然,人生難免會有受挫折、受打擊的時刻,但堅定的人會很快恢復狀態,知道自己的方向。3、在成長的過程中,天賦只有一點點就夠了,定力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可以累積,當你的成績越來越好,定力也會越來越鞏固,象樹的根一樣,越來越深扎地上,不懼任何風吹雨打;最后,從黃博士身上,也會看到,人生做事需要的天賦其實并不多,成長路上也不用搶跑、追趕;你長時間有堅定的信念,有不變的方向,持續性的努力向前,就能做到出類拔萃,成就自己。
3、關于中科院博士黃國平的論文“致謝”部分,你怎么看?
從“致謝”部分,我至少看到了以下幾點:一是,致謝一文,讓我們明白,誰說“寒門難出貴子”?鐵的事實證明寒門難出貴子只能對一部分人說的,不能對所有“寒門”的孩子而論!二是,其人生態度是積極向上的,窮沒有讓其墮落,而是積極應對來改變自己,抓黃鱔、釣魚、養小豬崽、出租水牛來掙錢養活自己一路前行,貧窮磨礪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堅持,堅持,再堅持,最終走向成功!三是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伴隨著痛苦、煎熬,但向上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是獎狀、是領講臺上的激勵,是老師的鼓勵,讓他總是朝著希望進發。
這說明激勵是催促人努力改變自己并堅持始終的動力因素!四是,讓我們看到,眾人幫助他,眾人起始時是可憐,但長期相幫,是因為幫助者看到了被幫助者有希望、有向上的精神、有不負人相幫的希望因子,更讓被幫者看到被幫助者人品好!如果是一個不求上進、人品又極差的人,誰愿意幫助?人們會鄙視、敬而遠之!所以,人再窮,要有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有人品,要有向上的追求,一路上會有許多好人幫扶的。
五是,從致謝里,我看到了學校、老師不歧視貧寒之家的孩子,而是更多的給予關心、幫助與鼓勵,我看到政府對寒門學子的幫助和支持。如果沒有學校、老師、社會上的好人、政府等一路的關心愛護、支持,我估計他也難以一路走下來,并成為有用的人,六是,致謝,讓人看到了他是一個知恩、感恩、記恩情的人,是品質優秀的人!一個有優秀品質的人,是永遠有希望的人!七,我看到致謝一文為什么火的原因,是社會上向善的人多,深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思想的人多,追求卓越,向榜樣學習的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