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山位于寧都縣城西北東韶鄉境內,在寧都、永豐、樂安三縣交界處,屬雩山山脈,海拔1454.9米,為寧都第一高峰,省級自然保護區。寧都在江西乃至在整個中國革命以及中國歷史的發展中都有著他重要的地位,此外,在2011年,寧都還獲得“中國客家民俗文化之鄉”之鄉的稱呼。
1、寧都凌云山在哪里,誰去過嗎?
凌云山位于寧都縣城西北東韶鄉境內,在寧都、永豐、樂安三縣交界處,屬雩山山脈,海拔1454.9米,為寧都第一高峰,省級自然保護區。峰巔方平,原名平山,唐代易名凌云山,山峰由花崗巖體組成,山間多峽谷。區域內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牛牯嶂、天門嶂、崖鴣崠、寒婆崠、竹蒿嶺、盧穆峰、王泥崗等,群峰崢嶸,巍峨壯觀,《寧都直隸州志》載:“其巔夷曠,望臨川、廬陵諸峰,歷歷在目。
2、寧都縣紅軍大道在哪里?
在官方的道路名稱中寧都沒有紅軍大道,但有一個“紅軍廣場”,提問的如果不是打錯了字,就是用了民間的私自稱呼,將“紅軍廣場”旁邊的個別道路稱為“紅軍大道”了,但是寧都在江西乃至在整個中國革命以及中國歷史的發展中都有著他重要的地位。其一,寧都位于江西南部,設置行政區域起源與三國時代,建縣源于西晉,該地人杰地靈,風景優美,有“文鄉詩國”之譽。
從宋代開始,涌現出一些影響全國的文化學派:比如南宋的“江湖吟社”享譽全國,明清的“三山學派”代表人物等,知名人物有清代散文家魏禧、江西山水畫始祖羅牧、肉眼發現新星的天文學家段元星、微生物學家管軼等。其二、全國有很多地方都有“紅軍大道”,比如六安、遵義等,此外,比較有意思的是,同樣在江西,與此名字相似的一個縣反而有一個地方有“紅軍大道”,那就是“于都縣”。
不過與紅色古都于都相比,寧都在中國革命歷史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31年在這里爆發了“寧都起義”,全縣先后有5萬多人參加了紅軍,誕生了紅五軍團。這個軍團走出了左權、肖勁光、劉浩天等一大批紅軍的高級將領,此外,他還曾是江西省委的駐地,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戰爭的指揮中心、是其主要戰場、也是在最后進行阻擊和被迫放棄的核心根據地。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人都曾在這里指揮過戰斗,如下為“寧都起義”舊址。其三、寧都還是閩南客家文化的發源地,據當代相關考證,唐代開始,中原居民最早是遷徙到寧都的,然后再向福建、江西、廣東等其他地方發展,目前這里保有130多個客家姓,被稱之為“純客家縣”,此外,在2011年,寧都還獲得“中國客家民俗文化之鄉”之鄉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