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滅亡后,河南原居民紛紛向南遷徙,造成了短暫的人口減少,但是金朝采取‘猛安謀克“的政策使東北居民向南遷徙,河南人口又繼續增加,在元朝時期河南地區雖然不如以前繁榮,但是人口依然不減。到了盛唐時代,河南人口依然如此,當時的政治中心在陜西,但是關中平原人口承載力有限,所以設置洛陽陪都也有便于控制人口的作用,到后來的安史之亂、五代十國,河南境內也是軍閥們爭霸的主戰場。
1、都知道河南是人口大省,歷史上河南人也很多嗎?
感謝邀請,歷史上現在河南行政區域內的地方,并不是一直很多人,但是大部分朝代還是非常繁榮的。首先夏商文明就在河南境內發源,在四五千年前這里就是人口聚集地,秦朝時候這里也是中原諸國的腹地,人口自然不少,所以到了漢朝河南、山西、山東、河北這些地方便是人口稠密區。到了盛唐時代,河南人口依然如此,當時的政治中心在陜西,但是關中平原人口承載力有限,所以設置洛陽陪都也有便于控制人口的作用,到后來的安史之亂、五代十國,河南境內也是軍閥們爭霸的主戰場,
在北宋時代,自然就不用說,當時開封已經是百萬人口大都市,河南境內也是各地士族豪紳聚集的地方,中原一帶的富庶在這一時期非常興盛。同時南方的商業也繁榮起來,北宋滅亡后,河南原居民紛紛向南遷徙,造成了短暫的人口減少,但是金朝采取‘猛安謀克“的政策使東北居民向南遷徙,河南人口又繼續增加,在元朝時期河南地區雖然不如以前繁榮,但是人口依然不減。
但是到了元末明初的時候,河南當時受徭役賦稅和戰亂之苦,致使土地荒蕪,人口銳減,所以在明初為了恢復生產和擴大人口,就把山西居民往河南遷徙。我家據傳就來自山西洪洞縣,從此以后河南的人口基本趨于穩定,直到現在,以上就是我知道的了,河南人口稠密離不來優良的氣候、肥沃的土地、大片的平原,現在河南有著億萬人口,即是責任也是驕傲。
2、西安和河南,到底誰的歷史底蘊比較悠久?
整天的河南陜西的比,西安洛陽的比!有意思嗎!歷史長了怎么樣?歷史短了又能也怎么樣!那都是老祖宗的功勞,跟你們有一點關系嗎!整天的比過來比過去,把自己的地區經濟比上來了嗎?把人民都物質生活比提高了嗎!說句心里話,所謂的地域黑,很大成程度上就是有你們這些閑的蛋疼的文痞在推波助瀾…真有時間,就靜下心來,多規劃一下將來,為國家,為政府獻計獻策!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3、有多少江蘇人的祖先是河南人,南北遷移有多少河南人呢?
說不少江蘇人的祖先是河南人是有歷史根據的。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北方人口遷入南方的高潮,分別是晉朝后期的永嘉南渡,安史之亂后的北人南遷和宋朝的衣冠南渡。北人南遷的規模有多大呢?以晉朝的永嘉南渡為例,八王之亂,疊加北方少數民族內遷,造成了黃河流域常年的戰亂廝殺,老百姓生為了規避戰亂,被迫南遷,它的數量要占到黃河流域和附近地區原有人口數的6/10到7/10,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規模,
永嘉南渡之后,在建興五年,就是公元317年,難逃的皇族司馬睿,在建康建立了東晉政權,大家知道建康就是現在江蘇的南京,所以說江蘇流入了大量的河南人口,這是沒有疑義的。根據歷史的記載,永嘉南渡的移民來源遍及北方的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甘肅,陜西和安徽的一些北部,這次人口南遷的特點是時間長,階層廣,人口多。
首先時間長,移民的高潮經歷了一百多年,整個一個波長,達到300年,第二個就是規模非常的大,大約要占到南方總人口的1/6以上。第三是階層廣泛,從皇室貴族到普通的士農工商,幾乎囊括了當時整個社會的各個階層,那么移民的路線是什么呢?整體來說,可以把移民的路線共分為東西兩個地區,東區包括淮河流域和長江下游,以接受黃河流域下游以及山東河北和河南東部的移民為主。
其中特別是江蘇地區接納的流民為數最多達到了26萬,最為集中的就是在今天的鎮江,常州一帶,當時叫做南徐州,當時的統計就是有22萬人口,幾乎占了全省外來流入人口的70%,這是移民最集中的地方,所以后來有學者考。江蘇的蘇南吳方言區,后來基本上就是以鎮江為一個分界線,這就和北方人口大規模的遷入有直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