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食物了,在家做的話,很多人做出來的包子不理想。我是老萬,非常高興回答關于“早餐包子餡的鹽和調料的比例是多少,怎么做好吃,這樣做的肉餡無論做餡還是做肉丸都很嫩很好吃,今天分享一個早餐芹菜木耳豬肉餡包子的做法,關火,放入包子,蓋上鍋蓋,讓包子先發酵蓬松5分鐘。
1、包子怎么做更好吃?
包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面食,相傳由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距今1800多年)。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于宋代,《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羣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饅頭別名”。饅頭之有餡者,北人謂之包子(意思就是說饅頭沒有餡兒,包子有餡兒),包子一般是用面粉發酵做成的,大小依據餡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稱作小籠包,其他依次為中包、大包。
常用餡心為豬肉、羊肉、牛肉、粉條、香菇、豆沙、芹菜、包菜、韭菜、豆腐、木耳、干菜肉、蛋黃、芝麻等,出名的有揚州富春包子、天津狗不理包子、開燈小籠包、開封灌湯包、商丘永城薛湖牛肉水煎包、廣東叉燒包、杭州小籠包,上海灌湯包、土包子等,包子是發酵食品,多吃發酵食品對人體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傳統發酵食品的原料來源很廣,發酵采用的微生物種類多樣,其發酵形式主要有液態或固態發酵和自然或純種發酵.傳統發酵食品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強大的保健功能,
同樣是面食,可發酵后的饅頭、面包就比大餅、面條等沒有發酵的食品營養更豐富。研究證明,酵母不僅改變了面團的結構,讓它們變得更松軟好吃,還大大地增加了饅頭、面包的營養價值,基本做法如下:一、發面發面常用的有兩種方法:1、大堿發面(面肥發面)把面肥用水先泡開然后把面粉倒進去合勻,醒8小時待面發起是原來的1倍,然后對堿當面沒有酸味,稍微有一點點堿味,再醒半小時既可,蒸時鍋內放點醋以免蒸出的包子皮有花點,一定要用涼水把包子放進去再通電。
2、酵母發面配料:面粉500克,干酵母3克泡打粉5克,豆油1兩,溫水(250克--300克)根據面粉的吃水量,糖20克,做法:(1)將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干酵母,泡打粉,糖,拌合均勻,扒坑。(2)在坑內加入溫水,放入豆油,抄拌揉合成面團稍醒。大約1小時左右,(3)待面醒好后,做成自己想做的包子(4)把做好的生坯擺入屜內,鍋內放入冷水,再插電蒸13分鐘既可。
(如果蒸饅頭大約在30分--40分如果蒸花卷17分鐘)二、制作包子餡包子餡有兩種做法:1、肉包子餡買一斤豬肉餡(羊肉、牛肉),大蔥一顆,姜1塊把蔥和姜都切成末和肉餡放在一起,在倒入醬油、香油、植物油鹽、味精(雞精)攪勻即成為包子餡,2、三鮮包子餡用料:面粉70克(兩小碗)豬肉30克(小半碗),鮮蝦仁5-6個(切碎成泥),雞蛋半個炒碎,白菜心適量(2兩),香菇一個(切碎)蔥、姜、鹽、香油適量,自發面一小時前弄好待用,料酒少量。
2、做包子該怎么發面?
包子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食物了,在家做的話,很多人做出來的包子不理想,不是變成了死面,就是蒸出來包子不會蓬松變大,干癟不光滑,再者顏色發黃了。在外面買的包子為什么那么好看,其實是有技巧的,酵母和面粉的比例,面粉和水的比例,還有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如何發面?這三步都是至關重要的。下面具體講解下,如何做出好看又好吃的包子,
第一步:和面。500克面粉加入4克酵母,2克泡打粉(放入泡打粉醒面更快,蓬松度更好),然后用溫水和面,溫度大概在35℃左右,稍微有點熱就行。(面粉與水的比例2:1),水一定不能多,面團才容易發酵,一邊慢慢加入水,一邊攪拌,直至成雪花狀,再揉成光滑的面團。第二步:醒面,蓋上一層布,醒上40分鐘。時間到后,面團會膨脹很多,用手抓拉時,面團呈蜂窩狀,表示醒好了,
然后放在案板上,繼續揉搓光滑。第三步:發面,這是最重要的一步,包子包好之后,不要立即蒸,因為在搟皮時,把面團里面的空氣排除了很多,馬上蒸容易縮小,正確的做法是,鍋放入水,開火燒至水溫有點燙手,溫度在40℃左右。關火,放入包子,蓋上鍋蓋,讓包子先發酵蓬松5分鐘,因為如果馬上蒸的話,包子還沒完全蓬松,遇到高溫馬上失去活性了,蒸出來就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