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志高級中學現有24個教學班,80名教職工,在校學生千余人。與洛陽有關的成語還真不少,如車水馬龍、冰清玉潤、撥云見日、洛陽紙貴、河圖洛書、才高八斗、程門立雪等,小編今天就簡單列舉幾個與洛陽有關的成語的典故——挑肥揀瘦,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的宴會上問群臣。
1、合肥大志高級中學怎么樣?
合肥大志高級中學是市管民辦普通高中,作為一所民辦高中,學校多次獲得“合肥市先進辦學單位”“合肥市高考工作先進集體”“合肥市五四紅旗團委”等殊榮。我們來看大家簡單介紹這所學校:學校網站建校歷史:大志學校是我國最早的知名民辦學校,由著名教育家吳仲良博士創辦于1923年,吳仲良博士逝世后,由他女兒吳正英(原市屬公辦中學校長)于1989年退休時續辦,八十多年禪精竭慮、嘔心瀝血,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底蘊。
師資力量:現有的70名專職教師,全部學歷達標,全部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手段,教師品德優秀,愛崗敬業,用心教學,潛心教研。學校大興教研之風,每學科都擁有一批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辦學規模:合肥大志高級中學現有24個教學班,80名教職工,在校學生千余人,學校教學使用面積12000平方米,校園布局合理,生活設施齊全,安全防護措施到位,校園文化特色鮮明。
2、一代名將賀若弼的結局怎么樣?
賀若弼(544年-607年),復姓賀若,字輔伯,河南洛陽人,鮮卑族,隋朝著名將領。賀若弼出生在將門之家,其父賀若敦為北周將領,以武猛而聞名,任金州(今陜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賀若敦因口出怨言,為北周晉王、當朝大冢宰(北周官名)宇文護所不容,逼令自殺。臨死前,曾囑咐賀若弼說:“我平生志向就是平定江南,現在這個愿望無法實現了,你應該繼承我的志向,
還有,我是因為多說話而死的,你一定要引以為戒啊”!說完,用錐子把賀若弼的舌頭刺出血,并再次告誡他慎言小心,謹防禍從口出。這就是典故“錐舌戒子”的來歷,《隋書?賀若弼列傳》說:“弼少慷慨。有大志,驍勇便弓馬,解屬文,博涉書記,有重名于當世”,北周齊王宇文憲聽說賀若弼后,對他十分器重,讓他充當書記官。不久,封當亭縣公,升小內史,
周武帝宇文邕當政時,對太子(宇文赟)要求十分嚴格,太子由于德行不端,害怕父皇知情后責罰,經常矯情掩飾,所以,太子的過失周武帝一點也不知道。上柱國烏丸軌曾對賀若弼說:“太子必定擔不起這個重任”,賀若弼深以為然,勸烏丸軌告之武帝。烏丸軌便借機對武帝說:“太子不是當帝王的材料,我也曾和賀若弼討論過”,武帝忙召問賀若弼,賀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動搖,且牢記父親臨終遺言,恐禍及其身,于是回答說:“皇太子每天都在進步,沒有發現有什么缺點”。
武帝聽后默然不語,事后,烏丸軌指責賀若弼出賣了自己。賀若弼卻說:“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所以不敢輕議也”,果然,后來太子宇文赟繼位,烏丸軌被誅殺,賀若弼卻免受其禍。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賀若弼隨上柱國、行軍元帥韋孝寬攻陳淮南(今淮河以南地區),克壽陽(今安徽壽縣)等數十城,使長江以北土地皆入于北周,
其中賀若弼的計謀居多,于是拜為壽州(今安徽省壽縣)刺史,后改封襄邑縣公。次年,柱國大將軍、大司馬楊堅(即后來的隋文帝)為北周大丞相,總攬朝政,眾心不服,相州總管尉遲迥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起兵造反。楊堅怕賀若弼隨之生變,急忙派親信長孫平取而代之,隋開皇元年(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稱帝,國號隋,是為隋文帝。
楊堅稱帝后,就有打算吞并江南、統一中國之志,楊堅查問誰可以勝任鎮守江淮的重任,尚書左仆射(宰相)高颎推薦說:“朝臣之內,文武才干,沒有比得上賀若弼的”,隋文帝楊堅任命賀若弼為吳州(今揚州一帶)總管,鎮守江北要地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委托他制訂平定陳朝的計劃,經略一方,為作滅陳準備。賀若弼欣然從命,路過壽州時,他贈給壽州總管源雄一首詩,這樣寫到:“交河驃騎幕,合浦伏波營,勿使麒麟上,無我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