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我國經濟正面臨從數量擴張速度型發展向質量效益型發展階段轉變。省一級來除了幾個經濟大省,就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以外,湖北不管是總量還是人均都是靠前的,有時排在河南、四川后面,但說明不了什么,河南、四川體量、人口都比湖北多很多,整體上除了沿海,中西部最厲害的省份,非湖北莫屬,湖北勝過中西部諸省、自治區,勝就勝在綜合實力上、勝在可持續發展上、勝在科教文衛上;2、八十年代以前,湖北就是資源大省、科教大省、重工大省、交通大省,處在南北交匯、東西交融的節點上,天時地利占盡了;但在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關口上,湖北顯然是落后了十年、耽擱了十年的,一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國家提出中部崛起,提倡東西平衡、南北協調、均衡發展了,湖北才奮起直追的,二、三十年的轉型、調整之后,湖北重新回到了快車道、回歸到了應有的地位了;3、二十多年來,湖北摒棄了原先武漢一城獨大、一騎絕塵的做法,由單純的武漢為中心,改為了一主兩副三個發展中心,襄陽、宜昌兩個副中心城市同樣受到了省里的高度關注,一個輻射到了河南西部地區、一個連接上了重慶、湖南,區域中心的作用日益凸顯出來了,一體兩翼、激活了整個荊楚,襄陽和宜昌的發展超過了兄弟省份的大多數同等城市,兩個5000億級別的城市拱衛著,全省的經濟也有了堅實的支撐了;4、未來二十年,湖北還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進步的空間,在保守主義蔓延世界各國的狀況下,經濟內循環的步子還會加大,在沿海省份由外向型向內生型轉移的大背景下,不管是拓展市場,還是轉移產能,不管向東南西北那個方向伸展,湖北都是繞不過去的中心、閘口、關隘,湖北承接沿海產能、沿海市場的核心作用會愈加明顯,不論是在湖北中轉還是留在湖北就地轉化、擴散,湖北都蘊藏著最大的契機、最大的希望、最好伸展的市場。
1、湖北發展怎么樣?
1、省一級來說,除了幾個經濟大省,就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以外,湖北不管是總量還是人均都是靠前的,有時排在河南、四川后面,但說明不了什么,河南、四川體量、人口都比湖北多很多,整體上說,除了沿海,中西部最厲害的省份,非湖北莫屬,湖北勝過中西部諸省、自治區,勝就勝在綜合實力上、勝在可持續發展上、勝在科教文衛上;2、八十年代以前,湖北就是資源大省、科教大省、重工大省、交通大省,處在南北交匯、東西交融的節點上,天時地利占盡了;但在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關口上,湖北顯然是落后了十年、耽擱了十年的,一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國家提出中部崛起,提倡東西平衡、南北協調、均衡發展了,湖北才奮起直追的,二、三十年的轉型、調整之后,湖北重新回到了快車道、回歸到了應有的地位了;3、二十多年來,湖北摒棄了原先武漢一城獨大、一騎絕塵的做法,由單純的武漢為中心,改為了一主兩副三個發展中心,襄陽、宜昌兩個副中心城市同樣受到了省里的高度關注,一個輻射到了河南西部地區、一個連接上了重慶、湖南,區域中心的作用日益凸顯出來了,一體兩翼、激活了整個荊楚,襄陽和宜昌的發展超過了兄弟省份的大多數同等城市,兩個5000億級別的城市拱衛著,全省的經濟也有了堅實的支撐了;4、未來二十年,湖北還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進步的空間,在保守主義蔓延世界各國的狀況下,經濟內循環的步子還會加大,在沿海省份由外向型向內生型轉移的大背景下,不管是拓展市場,還是轉移產能,不管向東南西北那個方向伸展,湖北都是繞不過去的中心、閘口、關隘,湖北承接沿海產能、沿海市場的核心作用會愈加明顯,不論是在湖北中轉還是留在湖北就地轉化、擴散,湖北都蘊藏著最大的契機、最大的希望、最好伸展的市場。
2、如何提高消費能力促進經濟發展?
新時代,我國經濟正面臨從數量擴張速度型發展向質量效益型發展階段轉變,要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在消費領域重點要解決消費供給與消費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解決消費供給結構失衡的問題。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市場提供更多的優質的消費產品或服務,是優化消費結構、提升消費品質、促進中高端消費的重要途徑,同時對于低水平簡單重復的消費品供給要降庫存,要去產能,解決供給結構性過剩的弊端!尤其要大力增加優質消費品的有效供給能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努力適應培育智能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安全消費、文化消費、信息消費等新消費熱點的需要,加大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努力提升消費品和消費服務有效供給能力。
要更加突出消費發展的提質增效,由強調數量擴大到強調消費發展質量,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以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消費需求為導向,重視消費品質,發展中高端消費,發展新型消費業態和流通模式,加大網上和網下流通渠道的創新,增強消費的便捷性,努力在消費市場的繁榮中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
3、湖北如何才能超過廣東,武漢怎樣才能趕超上海?
2018年度上海市財政總收入17,973.57億,其中上繳中央10,865.47億。上海2018年地方財政收入7108億,武漢2018年地方財政收入1528億,有可比性么?上海每年上繳中央財政上萬億,僅次于廣東省,全國省級行政單位第二,湖北省年年財政虧損,靠廣東上海這些地方上繳中央的財稅補貼發工資。同樣100元GDP上海的含稅率高達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