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簡278篇,郭店簡700余篇,簡寫很自由,每簡2字到21字不等,保山簡是戰國中期,郭店簡是晚期,包楚簡總字數12626字,其中簡牘12472字,竹簡154字,《長沙田陽湖楚簡》,1953年出土,寶山楚簡湖北省荊門市寶山二號1987年出土的楚簡,在楚簡,荊門的寶山竹簡和郭店竹簡數量最多。
寶山楚簡湖北省荊門市寶山二號1987年出土的楚簡。篆書竹簡長55-72.3厘米,寬0.6-1厘米,厚0.1-0.15厘米,共448枚,竹簡1枚。它是1987年1月湖北荊沙鐵路考古隊發掘的寶山二號楚墓中發現的,在戰國時期楚國古都濟南城南16公里處,荊門十里鎮王場村寶山山上,為配合當地荊沙(荊門至沙市)鐵路建設。出土竹簡448枚,其中文字278枚,簡牘1枚。包楚簡總字數12626字,其中簡牘12472字,竹簡154字。單字1605個,合文31個。鮑二號墓的墓主人邵佗(1),據《左傳》記載是一位官員,他是周朝的一位醫生。他于公元前316年6月25日下葬。①邵陀的“陀”字,原字由此而來。因為沒有性格,所以用“陀”來代替。根據文字內容,簡牘可分為三類:文書、卜筮祈禱記錄、遺策。只有一張竹簡,上面有154個字。
在2、 楚簡中包山簡與郭店簡的特點分別是什么?
楚簡,荊門的寶山竹簡和郭店竹簡數量最多。山簡278篇,郭店簡700余篇。兩者都出土于楚國都城濟南附近的楚國貴族墓葬中。保山簡是戰國中期,郭店簡是晚期。山簡的內容包括文獻、檔案、占卜、祭祀祈禱記錄、調度策略等。郭鋪簡的內容是《老子》、《太乙》、《性妄自尊大》、《唐虞之道》等數十部古籍手稿。山簡是日常公文和祈禱文的記錄,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日常書寫狀態,自然生動。郭簡牘是研究用的古籍手稿,所以是刻意求功。兩者都是很多人寫的,所以各自的內飾也包含了多種風格。當它們組合在一起時,我們一般可以看到楚簡 ink的全貌。
3、《長沙仰天湖 楚簡》上記錄了什么內容?《長沙田陽湖楚簡》,1953年出土。竹制單行墨書34本,屬于寄策范疇,記得服裝、布料等,也有少量的竹、木、銅、鐵用具。竹簡數量雖少,但十分罕見,線條的質量處理很有特點。短畫和通常的書法用墨一樣簡單自然,長畫深遠,類似篆書,豎畫上點綴“十、衣、布、甚至”字樣的筆,使簡書顯得古色古香。簡寫很自由,每簡2字到21字不等,字的大小和密度以及身體姿勢的縱橫變化都很有感情。一組條目記錄下來后,往往會有一大片空白,當這些并列時,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豐富多變的構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