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劉備久居荊州,和荊州人士關系不錯,因此歸附劉備的荊州人日益增多,公安一地已經難以容納,所以劉備上表表奏劉琦為荊州刺史,率軍奪取了江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之所以說劉備借荊州,是因為那時候的劉備沒有地盤,這個小的荊州就是后來孫權借給劉備的荊州。
1、《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正史上劉備借過荊州嗎?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句諺語中國人應該都很熟悉,不過這個說法其實真的有點冤枉劉備。歷史上劉備借的其實是荊州下屬各郡中的南郡,而不是荊州全部,東漢時期荊州共有七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后來又陸續設立了幾個郡,最多的時候更是有十二個郡之多,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期,劉表雖然是荊州刺史、荊州牧,但是荊州下屬各郡歸屬也常有變動,像南陽郡就先后被袁術、張繡等人占據過。
在官渡大戰前夕,張繡歸降了曹操,南陽郡也就歸屬了曹操,在劉表臨死前不久,孫權又擊敗了黃祖,奪取了江夏郡南部的地區。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攻打荊州,劉表病死,劉琮投降曹操,劉備敗走當陽,撤到江夏郡的夏口和劉表長子劉琦匯合,此時荊州大部歸屬曹操,只有江夏郡分別被曹操、劉備、孫權占領,赤壁大戰以后,曹操大敗,留下曹仁鎮守南郡,樂進鎮守襄陽,自己率軍回許昌。
周瑜趁勢率孫劉聯軍攻打南郡,經過一年激戰,終于奪取了南郡,不過此戰劉備也出力不少,所以周瑜將南郡南部公安讓給劉備駐守。由于劉備久居荊州,和荊州人士關系不錯,因此歸附劉備的荊州人日益增多,公安一地已經難以容納,所以劉備上表表奏劉琦為荊州刺史,率軍奪取了江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此時荊州一分為三:曹操占據了南陽郡、襄樊和江夏郡一部,劉備占據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南郡的公安和江夏郡的夏口,而孫權則占據了南郡大部和江夏郡的南部。
這種形式對于孫權來說非常尷尬:南郡位于荊州中部,恰好將曹操和劉備所占據部分隔開,這么一來曹操的軍事壓力全部由孫權承擔,而他還需要擔心背后日益壯大的劉備。周瑜占據南郡,原本是作為攻擊益州的跳板,因此雖然有這么大的壓力,但是卻不愿意放棄南郡,可是不久周瑜就因為舊傷發作去世,攻取益州的計劃也被擱置,這么一來南郡對于孫權來說就成了雞肋。
2、劉備借荊州該不該還,如果你是劉備你會怎么做?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東漢朝廷名存實亡,因此各個地方上的軍閥將地方上的官職、財產、人口、土地全部據為己有,將原本屬于漢朝的州、郡、縣納入自己的私人財產,就拿東漢十三州之一的荊州來說吧,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所殺后,董卓控制的朝廷委派劉表出任荊州刺史,劉表依靠荊州地方上的豪強擺平了荊州上的叛亂勢力,控制了荊州,如果以當時的既成事實來看,荊州是屬于劉表的,直到劉表去世后,他的兒子劉琮繼承了劉表的所有,成為荊州牧,但是劉琮即位后不久,就投降了曹操,那這個時候,荊州就歸屬曹操。
劉備但是當時劉表的另一個兒子劉琦和劉備占據了荊州的江夏郡,組成抵抗力量,與孫權一起抵抗曹操,最終在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聯合擊敗了曹軍,但是由于孫劉聯軍中,孫權的軍隊居于主導地位,所以周瑜在戰后占領了整個南郡,而劉備趁這個機會南下,占領了荊南四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這個時候荊州的歸屬權就出現了爭議,如果以名義來說,劉琮代表了劉表的正統,他選擇了投降曹操,因此在名義上說,荊州仍然是屬于曹操的,但從實際控制上來說,荊州被分成三個部分:曹魏占領了襄樊和南陽郡,劉備及劉琦占領了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孫權占領了南郡。
公元207年天下局勢劉備由于占領了偏僻的荊南四郡,失去了整個政權發展的方向,四面都是死路,北面是孫權的南郡,西面是崇山峻嶺,東面孫權,南面是更為偏僻的交州,劉備只能向孫權借來南郡,才有發展的機會,孫權出于讓劉備來直接面對曹魏軍事壓力的想法,把南郡借給了劉備,所謂的借荊州也就是借南郡,借了南郡之后,很明顯劉備把江夏郡還給了孫權,這應該是劉備借南郡的補充協議,至于雙方在借南郡還簽署了哪些約定,已經沒有史書記載了,只能根據事實來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