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羽沒有丟失荊州,那么之后一連串的歷史都將會改寫。關于“如果關羽不丟失荊州,三國的歷史是否會改變”,廣漢龍哥認為,即使荊州不丟,三國歷史也不會有大的改變,如果魯肅真的公心謀國的話,那關羽赴單刀會的時候,他為什么不把關羽斬殺,至于關羽,如果關羽還在,張飛或許就不會死。
1、如果三國時期關羽沒有失荊州、敗走麥城,蜀國的命運會怎樣?
應答,如關羽沒走麥城,一樣亡國,其理由是,劉備不冷靜,關羽走了就舉大半兵力報仇,忘了強大的魏國隨時消滅他們,孫,吳聯盟才有唯一生存的機會,這應該是諸葛亮隆中對的基本意思,也就是基本國策,但事實上已蜀,吳爭守荊州,相互削弱,還伐魏,有意拿雞蛋砸石頭,嫌自己死得慢了,魏魚翁得利,后有諸葛又重新修復孫,劉,兩家關系但太晚了,吳國已超出蜀國許多,蜀國內部混亂,將相不和,君臣不和,無人可用,最起碼缺少治國之能人,哪有不敗之理,因劉禪當時已失去自由,也無權,基本有諸葛說了算,(這里說一下,這個阿斗是聰明之人,不是扶不起來),三國之間的事,誰也說不清楚,要看站在歷史的角度,還是演義角度去看,去分析,探討探討沒有誰能去統一認識,也沒有誰有這個能力,也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別人,這必競是歷史,沒有誰親自看過見過,再見!。
2、關羽丟失荊州,如果魯肅活著,關羽還會被殺嗎?
在三國中有一位君子,他不但贏得了自己人的尊重,也贏得了敵人(包含劉備曹操)對他的尊重,他就是魯肅,魯子敬,關羽走麥城,被呂蒙所擒。如果那是魯肅還活著,那關羽肯定不會死,魯肅心胸寬廣,忠厚長者,贏得了敵人的尊重。1.諸葛亮不輕易服人,但他對魯肅的評價是忠厚長者,在三國演義描寫當中。諸葛亮草船借箭想要成功必須有兩個前提:一不能讓周瑜知道草船借箭的計劃,
二必須提供足夠的,能扎滿草人的艦船。而江東水軍的控制權在周瑜,只有魯肅才能夠繞過周瑜,調動出艦船,這才能夠讓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也才救了諸葛亮一命,2.關羽單刀赴會,本來在東吳的地盤上,關羽很可能就已經被殺了。魯肅不惜以自己做人質,救了關羽一命,對這個救命之恩,關羽銘記在心。他對魯肅也是敬佩有加,魯肅公心謀國,連劉抗曹,贏得了自己人的尊重可能這么說,大家肯定會有疑問:如果魯肅真的公心謀國的話,那關羽赴單刀會的時候,他為什么不把關羽斬殺?殺了關羽就能收回荊州了。
這就是少校要跟大家說明的一點:關羽不能死,三分天下根本是兩弱相連以抗強敵。孫劉只有聯合才能對抗曹操,在這一點上整個三國史上,只有三個戰略家能夠看懂:一是曹操,二是諸葛亮,三是魯肅。所以魯肅的一生,他一直在謀求的是聯劉抗曹,周瑜生前最信任的就是魯肅,周瑜死后孫權最信任的也是魯肅,陸遜這個大都督也是魯肅推薦的。
所以魯肅贏得了自己人的尊重,如果魯肅活著,為什么關羽不會死?如果魯肅活著,而關羽又被吳軍所捕獲,這個時候來招降關羽的并不是呂蒙這個毛頭小子,而是魯肅的話,起碼關羽不會張口就罵,因為關羽要給魯肅留面子,畢竟魯肅曾經救過他的命。而在魯肅的斡旋下,孫權也不會下定決心殺關羽,最大的可能就是,關羽接受荊州已經失去了的這個事實。
3、如果關羽沒有失荊州,蜀漢有機會統一嗎?
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歷史未發生之前,各種妥善之策,都有改變歷史的可能。如果關羽沒有丟失荊州,那么之后一連串的歷史都將會改寫,首先,蜀漢在荊州的人力物力得到了保存。東漢末年,荊州經過幾任州牧的治理,特別是經過劉表的治理,已是物阜人豐,人才濟濟了,雖然經過赤壁之戰,荊州經過曹、孫、劉三家重新洗牌,劉備僅占荊州的三分之一,也依然能給蜀漢帶來很大的物力財力人力支持。
關羽的荊州精銳也能得以保存,荊州依然是蜀漢插入東吳和曹魏的一顆釘子,為蜀漢一統天下,增加了很大的砝碼,其次,上庸三郡也可能因此不丟。關羽保住了荊州,劉封、孟達鎮守的上庸三郡就可能不因孟達的變節投敵而丟失,想當初,正是因為孟達勸阻劉封前去支援關羽,關羽父子后來兵敗被俘斬,荊州丟失,孟達害怕因此遭劉備追責,才變節投奔了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