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慶有幾個區幾個鎮幾個街道
重慶市有26個區,分別為:渝中區、萬州區、涪陵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綦江區、渝北區、巴南區、黔江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開州區、梁平區、武隆區。
重慶(簡稱:渝或巴),別稱江城、霧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是國際大都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
重慶地處中國西南部,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陜西;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著名景點有洪崖洞、大足石刻等。晉朝改永寧郡為巴都郡;民國十八年(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1997年3月14日,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
2. 重慶多少個鄉鎮街道
重慶市九龍坡區轄楊家坪、謝家灣、石坪橋、黃桷坪、石橋鋪、二郎、渝州路、中梁山8個街道和華巖、九龍、白市驛、西彭、銅罐驛、陶家、走馬、含谷、巴福、金鳳、石板11個鎮,共有117個居民委員會、101個村民委員會。
1、華巖鎮
位于九龍坡區東部華巖新城核心區,東連大渡口區新城區,南接大渡口區跳蹬鎮,西臨白市驛鎮,北靠中梁山街道,是連接九龍坡區東城、西城的重要樞紐。幅員面積25.5平方公里。轄7個社區居委會、6個村民委員會,轄區人口10.8萬人。
2、白市驛鎮
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白市驛鎮位于重慶主城區的西大門,是九龍坡區承東啟西的中心交匯點。截止2007年,白市驛鎮面積52.55平方公里,4.4萬人口。轄兩個社區、11個行政村、190個合作社。
3、西彭鎮
地處重慶市九龍坡區西部,距主城區35公里,與江津區隔江相望。幅員面積87.5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7.4萬,農村人口5萬。
4、銅罐驛鎮
位于九龍坡區南部,長江北岸,距區政府25千米。轄第一、第二2個社區,雙騎龍、建設、觀音橋、陡石塔、新合、大碑、黃金堡7個行政村。成渝鐵路,襄渝鐵路過境并設站,設有長江客貨輪碼頭。轄2個社區居委會、7個村委會。
5、陶家鎮
東與大渡口區跳蹬鎮相鄰,南與銅罐鐸鎮相接,西與西彭鎮毗鄰,北與石板鎮和巴福鎮接壤。轄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34個合作社,因轄區內有一陶姓幺店子而得名。陶家鎮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該鎮礦產、植物以及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
3. 重慶市有幾個街道
截至2019年4月,重慶市下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26個區:萬州區、黔江區、涪陵區、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開州區、梁平區、武隆區。
12個縣(自治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1、渝中區
位于重慶市西南部,在長江、嘉陵江匯流處。渝中區東、南、北三面環水,西面通陸,為東西向狹長半島。渝中區東、南瀕臨長江,與南岸區水域相鄰;北面瀕臨嘉陵江,與江北區水域連界;西面與沙坪壩區、九龍坡區接壤。
渝中區水陸域面積23.2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0.08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渝中區共劃分為朝天門、解放碑、上清寺、南紀門、七星崗、菜園壩、兩路口、大溪溝、石油路、大坪、化龍橋11個街道。
2、萬州區
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東與云陽縣、南與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和湖北利川市、西與忠縣和梁平區 、北與開州區和四川開江縣接壤,東西長97.25公里,南北寬67.25公里,面積3457平方公里,距離重慶主城九區約228公里。截至2017年底,萬州區轄12個鄉、29鎮、11街道。
3、豐都縣
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部。東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接武隆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西靠涪陵區,北鄰忠縣、墊江縣。區境南北長87公里,東西寬54公里,幅員面積2900.86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豐都縣轄21個鎮7個鄉2個街道。
4. 重慶有哪些區街道
轄區
40個。重慶渝中區、磁器口古鎮、大足石刻和人民大禮堂共轄19個市轄區(萬州區、涪陵區、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萬盛區、雙橋區、渝北區、巴南區、黔江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17個縣(綦江縣、潼南縣、銅梁縣、大足縣、榮昌縣、璧山縣、梁平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武隆縣、忠縣、開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4個自治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