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艾滋病日,在艾滋病日前夕,河南商報采訪了一位奮斗在一線的醫生,16年來他為艾滋病患者做了3000多例手術,手被扎過4次,所幸每次都化險為夷,他是河南省傳染病醫院普外科主任馮秀嶺,名副其實的白衣天使。但即使是這樣嚴密的防護,還是會有意外發生,16年來他有過4次這樣的危機時刻。
1、河南的艾滋病村,現在怎么樣了?
形勢仍不容樂觀!在上世紀90年代的賣血潮中,河南除了李宣村外,還有38個艾滋病的高發村,艾滋病在正常接觸之下,并不會照成傳染,而在2003年國家也已經開始發放免費的控艾藥品,能把艾滋病患者隔離在正常人外的,除了他們內心的自卑外,還有我們冷嘲熱諷的眼神,艾滋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也為二次傳染買下隱患!,
2、河南醫生為艾滋病患者做三千多例手術,你怎么看?
明天就是艾滋病日,在艾滋病日前夕,河南商報采訪了一位奮斗在一線的醫生,16年來他為艾滋病患者做了3000多例手術,手被扎過4次,所幸每次都化險為夷,他是河南省傳染病醫院普外科主任馮秀嶺,名副其實的白衣天使。每次手術前,馮秀嶺要穿兩層手術服隔離,還要帶頭盔和面罩,一整套裝備穿戴好后,他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即將進入戰場的戰士了,
但即使是這樣嚴密的防護,還是會有意外發生,16年來他有過4次這樣的危機時刻。但面對危險,馮秀嶺只是說:已經比以前安全多了,那么之前的他和她,那些奮戰在艾滋病救治一線的白衣天使們,進入手術間時,又要承擔著怎樣的壓力?我曾經因生病在醫院度過了近一個月時間,也是這一個月,讓我對醫生有了更多了了解。每位醫生一開始上班,就是24個小時無休,如果晚上沒有事情,還能小睡一會兒,一旦晚上來了急診病人,或是住院病人出現了突發情況,就是24小時無眠,
每一個醫生都承擔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壓力。而活躍在艾滋病救治一線的醫生,除了面對普通醫生的壓力外,還要面對自身感染可能性的壓力,可以說,每一次手術,不僅關乎著病人的生命健康,也實實在在的關乎著自身的生命健康,在艾滋病日這特殊的日子里,祝愿所有奮斗在艾滋病救治一線的白衣天使們,走出手術室時臉上永遠帶著輕松的笑意。
3、你身邊有得艾滋病的病人嗎?他們都是怎么得的這個???
我認識的人里面有一位艾滋病人,這個人就是我妹妹的婆婆,今年已經68歲了,我妹妹的公公是12年去世的,她公公去世前老兩口一直在家務農,公公去世之后她婆婆就一直在外面打工,做的都是茶樓、洗腳房、網吧類的保潔,至于什么時候染上的,怎么染上的,家里人都沒問過。那是怎么知道得上這個病的呢?是在21年春節前,她婆婆感冒加胃疼,但是治療一直沒效果,一直持續到年后,我妹夫就想著讓他媽媽去住院,好好檢查一下身體,
醫生讓做胃鏡,常規檢查時就查出了艾滋病。當時家里人都懵了,檢查前有很多不好的猜測,但是呢誰也沒想到是這么個結果,難以接受,復查又等了半個月,當時還互相安慰,會不會搞錯了,不會最終確診,半個月后檢查結果出來,確診,估計她婆婆當時也難受,說不回家了,要去外面租房子,死也死在外面。但是我妹妹妹夫也是很孝順的人,把她婆婆接回家,又陪著去醫院,檢查,確定治療方案,家里人誰也沒抱怨過她婆婆一句,除了家里這幾個人和我,也沒人知道她有這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