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簡單來說說我們河南老家端午節都吃什么。自背井離鄉再歸來,再也沒有看到(也沒有感覺到)小時候過端午節日的喜慶氛圍,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據史料記載和民間流傳,說法眾多不一,“五月五,到策湖,看龍舟,過端午”,家鄉端午節除賽龍舟,還有家家戶戶大門上插艾葉、煮雞蛋、包粽子等習俗。
1、端午節你們家鄉都是怎么過的?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關于端午節的由來,據史料記載和民間流傳,說法眾多不一。有記載端午節為紀念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又傳為紀念春秋未期愛國將領伍子胥,更有甚者將節日由來與神話傳說相結合,混淆是非,本人更傾向于第一種答案,故鄉位于鄂東南,長江流域,魚米之鄉。家門前有一處湖泊,名“策湖”,策湖屬古長江故道,與黃石西塞山隔江相望。
策湖面積近兩萬畝,水深數米,相傳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孫策在此練兵而得名,記憶里的小時候,家鄉有民謠:“五月五,到策湖,看龍舟,過端午”。家鄉端午節除賽龍舟,還有家家戶戶大門上插艾葉、煮雞蛋、包粽子等習俗,時代在進步,家鄉一些傳統的節日文化正在慢慢改變和消失,或是已經刪繁就簡。自背井離鄉再歸來,再也沒有看到(也沒有感覺到)小時候過端午節日的喜慶氛圍,
2、端午節有什么習俗?
端午是一盞綿長甘冽的雄黃酒“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動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唐代詩人殷堯藩的《端午日》,再現了古人在端午節這一天,掛艾枝、懸菖蒲、飲雄黃酒,祈福平安的風俗圖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習俗,因為中國漢族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白蛇傳》而廣為人知,清代詩人李靜山詩賦市井人家的端午生活:“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古代科技文明水平和醫學知識有限,門上掛桑椹,菖蒲,插艾,與飲雄黃酒的風俗,已傳習至清代,都是為了殺菌驅毒、祈福迎祥,反應了古人防病健身的一種節令健康追求,而高懸黃紙帖,則是巫術活動,用于辟邪。詩的最后兩句可謂詼諧幽默,李靜山在詩中感嘆,你把驅邪的靈符高懸于門外,賬主子恐怕就不敢上門來了,讀來讓人忍俊不禁,
3、端午節有哪些好吃的?
你好。很高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就簡單來說說我們河南老家端午節都吃什么?吃大蒜蛋。雞蛋,鴨蛋。鵝蛋,粽子。每逢端午節這天,家里的人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等等。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上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點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有習俗說在端午這天吃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我還記的小時候。過端午節,早上煮的雞蛋,鴨蛋,鵝蛋。吃不完了,還拿到學校里,跟同學比賽碰著玩,看誰的結實。要是誰的碰爛了,爛的就要給人家,那時候經常輸給人家,關于端午節全國各地風俗和習俗。可能都有差異吧,其實端午節最主要就是為了紀念我們愛國詩人屈原因為不滿當時的腐——敗,以及對政——治生涯的失望,投江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