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的江蘇巡撫李鴻章、張之萬及中華民國時期的政府要人都曾在這里住過。此后,拙政園便在明清兩代高官之間不斷易手,文征明調查了園中的情況,并繪制了《拙政園圖》,經過整整16年的苦心經營,水景為主、花木為輔、庭院錯落、自然典雅的拙政園才最終建成。
1、蘇州的拙政園怎么樣?還有哪些蘇州園林值得一去?
抽政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唐代,它最初是大詩人陸龜蒙的故居,元代被改為一座寺廟,明正德四年(1509),御史王獻臣歸隱蘇州,將其買下,重新設計建造,改為私家園林。此后,拙政園便在明清兩代高官之間不斷易手,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后,這里成了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居所。后來的江蘇巡撫李鴻章、張之萬及中華民國時期的政府要人都曾在這里住過,
幾百年來,拙政園時而為寺廟,時而為民居,時而為官所,更曾一分為三地分作他用,易主如走馬,并多有殘破之處,一直到建國后才最終恢復園林的原貌。今天的拙政園占地78畝(5.2萬平方米),雖然其中的許多建筑都是太平天國時期李秀成增建擴充的,但是它的格局和形制卻是在明代就已經確定了的,王獻臣買下這里之后,曾聘請當時江南四大才子中的一位來設計園林,他便是大名鼎鼎的文征明。
文征明調查了園中的情況,并繪制了《拙政園圖》,他發現這里土質松軟,水體眾多,認為不適合修造過多的建筑,便以水景為主體設計園林,并種植大量植物,因地制宜設計出了各個景點。文征明本人是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在設計園林時特別注意強調山水畫般的情趣與境界,經過整整16年的苦心經營,水景為主、花木為輔、庭院錯落、自然典雅的拙政園才最終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