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出現比兩河流域的釘頭文字晚了2000年左右,但漢字卻是流傳至今的經典文字中唯一的一個,與中國各民族交融文字并傳播到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形成了30余種的漢字文化圈文字,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起源發展的歷史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中有各種說法,如“系一根繩子”、“八卦”、“繪圖”、“寫書”等。
漢字”是文字在世界上唯一一種在古代不斷演變的形式。大約從公元前14世紀開始,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直到今天,已經誕生了各種字體,如綜合體、整塊、浮云、變體等。這是祖國文化繁榮的具體表現,也是漢字發展的必然結果。
2、漢字最早來源?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中國的學者們一直在努力揭開漢字的神秘面紗起源。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起源發展的歷史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中有各種說法,如“系一根繩子”、“八卦”、“繪圖”、“寫書”等,古籍中也普遍記載了黃帝造字官倉頡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一個系統化的文字工具不可能是一個人創造出來的,如果倉頡真的有一個人,應該是文字組織者或頒布者。漢字起源于原始人在生活中用來表達自己的圖畫,后來原圖成為表意符號,系統化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紀的商朝。這種表意符號演變成了一種更加定型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古文字是現代漢字的直接祖先。幾千年的積淀,孕育了燦爛多彩的漢字文化,甲骨文的出現比兩河流域的釘頭文字晚了2000年左右,但漢字卻是流傳至今的經典文字中唯一的一個。與中國各民族交融文字并傳播到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形成了30余種的漢字文化圈文字,近幾十年來,我國考古界發表了一系列早于殷墟甲骨文的著作。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和歷史社會早期陶器上的彩繪符號,也包括少量刻在甲骨文、玉器、石器等上的符號,,共同為漢字起源的解釋提供了新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