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多繼發于橋小腦角區的原發疾病,如起源于或累及其它顱神經可能更早或伴隨出現同側聽力下降等,伴隨癥狀有助于鑒別牙源性疼痛,但也有部分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僅以三叉神經痛為主要表現。三叉神經痛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右側多于左側。
1、怎么判斷是否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腦神經疾病,以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痛為主要表現,發病率可隨年齡增長。三叉神經痛多發生于中老年人,右側多于左側,三叉神經痛常誤診為牙痛,往往將健康牙齒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齒仍無效,方引起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為持續性疼痛,多局限于齒齦部,局部有齲齒或其它病變,X線及牙科檢查可以確診,
其實判斷是否三叉神經痛也并不是那么困難。三叉神經痛的發作常無預兆,而疼痛發作一般有規律,每次疼痛發作時間由僅持續數秒到1~2分鐘驟然停止。初期起病時發作次數較少,間歇期長,一般數分鐘、數小時不等,隨病情發展,發作逐漸頻繁,間歇期逐漸縮短,疼痛亦逐漸加重而劇烈,夜晚疼痛發作減少。間歇期無任何不適;說話、吃飯、洗臉、剃須、刷牙以及風吹等均可誘發疼痛發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動謹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臉、刷牙、進食,說話也小心,惟恐引起發作,
2、牙疼與三叉神經痛如何區別?
【2018-03-2中華醫學科普回答】如題,謝邀,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對牙疼和三叉神經疼這兩種情況有個簡單的了解和認識,這兩種疾病有時候都表現為牙痛和面部腫脹,但本質里卻是不同的疾病,其治療的原則也不同。牙源性疼痛多見于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髓根尖周疾病,牙齒劈裂、隱裂等牙體硬組織疾病,創傷性根周膜炎、牙周膿腫、齦乳頭炎等牙周組織疾病,智齒冠周炎、干槽癥等頜面外科疾病[,
其中以急性牙髓炎的疼痛性質與三叉神經痛最為相似,尤其是當三叉神經痛的觸發點在牙體組織上時難以鑒別,如果對于該病認識不足,極易診斷為牙源性疾病并行治療,甚至選擇侵襲性較大的方式如牙拔除術等,但往無治療效果,從而延長患者病程。對部分三叉神經痛合并牙源性疼痛的患者,按牙源性疼痛治療可能有部分或暫時的緩解疼痛的作用,但也掩蓋了病情,延長了病程,
對于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如腫瘤增大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可能貽誤治療。對于考慮牙源性疼痛的患者,如果經相應的積極治療無效,完善相關檢查,患者如果合并其他顱神經癥狀如患側聽力下降等,尤其對于有觸發點,且觸發點位于非牙體組織,向牙體組織擴散的疼痛,存在周期性發作,夜間疼痛消失,溫度刺激對疼痛沒有加重,應高度警惕非牙源性疼痛中三叉神經痛的可能性,
而三叉神經痛的發病機制較為廣泛接受的學說是微血管壓迫學說,三叉神經感覺根鄰近橋腦區的神經纖維無髓鞘包裹或受壓迫導致的脫髓鞘改變,易受到血管搏動的壓迫造成疼痛,其可能的分子機制與降鈣素基因相關肽、P物質、鈣離子通道、腫瘤壞死因子等。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多繼發于橋小腦角區的原發疾病,如起源于或累及其它顱神經可能更早或伴隨出現同側聽力下降等,伴隨癥狀有助于鑒別牙源性疼痛,但也有部分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僅以三叉神經痛為主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