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偌大個中國,遷出北京的中科大最青睞南陽,南陽還是今上皇考祖籍地,還曾親自關懷給南陽送了一所大學仲景國醫大學。南陽古稱宛(yuan)是河南省西南門戶,位于秦嶺南麓、漢水以北,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朝,南陽就已建城,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現在就給你詳細的說一說。
1、新中國開國以后,南陽在河南屬于什么地位?
南陽在建國後長期是河南省經濟人口面積第一大市,說沒有地位是不可想象的。南陽還曾是國主趙真人潛邸之地,太祖親自為南陽撰文揚名,連南陽區區一個下轄縣也能入相國法眼親自取名,這在全國恐怕也是不多見的,在偌大個中國,遷出北京的中科大最青睞南陽,南陽還是今上皇考祖籍地,還曾親自關懷給南陽送了一所大學仲景國醫大學。
2、為什么河南介紹河南六大古都時說南陽是楚國發源地,并且楚國的都城在南陽?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說南陽是楚國的發祥地是有根據的,楚國的發祥地是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因六十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庫,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將淅川境內的淅水攔腰切斷,在丹江口修起一座大壩,由于庫水的積存,將淅川境內的埠囗街淹沒在水下,將上寺,下寺附近的山丘都吞入水中,天長日久,由于洪水的沖擊,將淹沒在水下的楚國古墓露出水面,沿江兩岸的漁民,發現有許多銅缸(實際是文物叫銅鼎)就把它從水中撈起當油缸用,一次偶然的機會,淅川縣文化局陪同北京來的專家,在游玩丹江水庫時發現此事,說淅川人很富,拿銅鼎當油缸,于是,便引起考古專家的注意,對露出水面的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經專家確認,這些文物屬于春秋戰國時楚國貴族的古墓群,級別之高,文物之精湛,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
后來通過挖掘發現,在淅川境內的上下寺,淅水兩岸,出土了王子午鼎,神獸,排簫等國家一級文物。考古界在淅川舉行學術研討會,確認淅川境內的埠口街,水淹時叫埠口街,據文字記載,是舜的兒子丹珠的封地,歷史記載叫丹陽,此地就是楚國的始都。曾有四百多年的建都史,都在淅川境內,后被史學界稱之為楚國的發祥地。現在河南省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十之七八出土于淅川境內,
3、三國諸葛亮隱居的南陽,和現在的河南南陽市是同一個地方嗎?
當然不是。諸葛亮說的躬耕于南陽是指當時的南陽郡,而非宛城(今南陽市),當時的南陽郡是一個省的概念,管轄的范圍比較廣,包括河南部分區域和湖北部分區域。現在的南陽市,當時叫宛城,隋以后才稱南陽縣(簡稱南陽),諸葛亮時期的史書上也出現過南陽二字,但大家可以看看史書,都寫的是除去宛城以外的地方。當時宛城算是比較出名所以直接稱宛城,
當時南陽管轄鄧縣,鄧縣管轄隆中,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讀,所以自稱躬耕南陽。諸葛亮躬耕苦讀期間沒有任何史料記載他去過宛城,更何況是去躬耕了,現在的南陽僅僅假借以前南陽郡之名,爭搶諸葛亮躬耕地,稍微有常識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南陽人喜歡混淆視聽。建議大家看正版史書,別看南陽人更改之后發到網上的東西,也不要看已被南陽更改的部分百科,
以前中國宋代開封被稱為東京,現在日本有個東京,是不是以前開封發生的事都可以說發生在現在的日本?顯然不是。部分南陽人卻始終不肯正視這一點,實在可笑,南陽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南陽人已經完成可以做到“自欺”,但休想侮辱大眾智商,不可能完成“欺人”,部分南陽人評論說諸葛亮自己說的躬耕南陽,難道諸葛亮自己連躬耕地都不知道?這完全是侮辱諸葛亮的詭辯之道。
4、全國地名“南陽”有多少?
地級行政區,河南省南陽市早在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國就設置了南陽郡,同時宛縣成為南陽郡的政府所在地,元朝時期,元朝政府將原南陽郡改為南陽府。民國時期,南陽是河南第六行政區,建國后,南陽地區市縣分置,出現南陽市和南陽縣,1994年南陽地區撤銷,成立地級南陽市,這就是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河南省南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