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起來的。建國后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豫劇從清朝末期至今已經(jīng)形成四大聲腔,即祥符調(diào)(以開封為中心)、豫東調(diào)(以商丘為中心)、豫西調(diào)(以洛陽為中心)、沙河調(diào)(以豫東南沙河流域為中心)。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于表達人物內(nèi)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據(jù)文化部統(tǒng)計,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四川、甘肅、青海以及新疆、臺灣等省市區(qū)都有專業(yè)豫劇團分布。全國(省級一、二團,市級一、二團,縣級一、二團等)共有豫劇團300多個,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從業(yè)人數(shù)10萬多人。
2006年,豫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并被國家文化部直接管理收編167個院團。
影響:
早期的豫劇演員在一起合作演戲過程中,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逐漸被賦予一個雅號,如祥符五朵云、杞縣三亭、豫東五桿旗等清末民初組合,而更早期的演員組合已無從查證。從民國十六年(1927年)起,中國戲曲界吹起流派風,以表演者姓名當作流派的標記,象徵著個人表演風格成為傳統(tǒng)戲曲界的楷模。劇評家、表演家、劇作家、戲迷們都開始以派別來品論表演者的藝術風范,“流派”便成為一種習慣用語,影響所及,豫劇也出現(xiàn)了流派的說法, 經(jīng)常被談論的有陳(素真)派、常(香玉)派、崔(蘭田)派、馬(金鳳)派、閻(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須生、紅臉)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劉(忠河)派;小生行當黃(儒秀)派、劉(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當流派王(二順)派;凈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高(興旺)派等。流派的出現(xiàn)對豫劇有正面意義, 其表演特色是豫劇不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6. 中國34省份地圖高清版空白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面積166萬平方千米;
2、西藏自治區(qū)面積122.8萬平方千米;
3、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 ;
4、青海省面積72.23萬平方千米;
5、四川省面積48.14萬平方千米 ;
6、黑龍江省面積47.3萬平方千米 ;
7、甘肅省面積45.44萬平方千米;
8、云南省面積38.33萬平方千米;
9、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面積23.6萬平方千米 ;
10、湖南省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
11、 陜西省面積20.56萬平方千米 ;
12、 河北省面積18.77萬平方千米 ;
13、 吉林省面積18.74萬平方千米 ;
14、 湖北省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
15、 廣東省面積18萬平方千米 ;
16、 貴州省面積17.6萬平方千米 ;
17、 江西省面積16.7萬平方千米 ;
17、 河南省面積16.7萬平方千米;
19、 山西省面積15.63萬平方千米 ;
20、 山東省面積15.38萬平方千米;
21、 遼寧省面積14.59萬平方千米 ;
22、 安徽省面積13.97萬平方千米 ;
23、 福建省面積12.13萬平方千米 ;
24、 江蘇省面積10.26萬平方千米 ;
25、 浙江省面積10.2萬平方千米;
26、 重慶市面積8.23萬平方千米;
27、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面積6.64萬平方千米 ;
28、 臺灣省面積3.6萬平方千米 ;
29、 海南省面積3.4萬平方千米 ;
30、 北京市面積1.68萬平方千米 ;
31、 天津市 面積1.13萬平方千米
32、 上海市 面積0.63萬平方千米 ;
33、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面積1101平方千米 ;
34、 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面積32.8平方千米
7. 中國34省份地圖高清版PPT
中國一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介紹如下:
1、23個省包括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臺灣省。
2、5個自治區(qū)包括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西藏自治區(q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3、4個直轄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8. 中國34省份地圖高清版 省會
三省會是指蘇皖臺三省省會都是南京。
一、南京是江蘇省省會這是毋庸置疑的。 二、說南京也是安徽省省會,這是因為:一是地理位置。南京市位于江蘇省的最西面,南京北部與安徽省滁州市相鄰,西部與安徽省馬鞍山市接壤,南部靠近安徽省宣城市,安徽省三市三面環(huán)抱,讓南京與安徽的關系不言而喻。二是歷史淵源。在歷史上,安徽真的曾以南京為省會。三是語言風格。南京,以及安徽省的中南部地區(qū),使用的都是江淮官話。
三、臺灣省從歷史上來講,1911年12月29日,起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tǒng),中華民國建立。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并且直到今日,臺灣省還將區(qū)號01留給南京,臺北區(qū)號則為02,也因此南京還會時常被戲稱為臺灣省的省會。
事實上,南京只是江蘇省省會。蘇皖臺三省省會分別是江蘇省省會南京,安徽省省會合肥和臺灣省省會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