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慶有多少個區縣市
重慶市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下轄40個行政區縣(自治縣、市),有15個區(萬州區、涪陵區、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萬盛區、雙橋區、渝北區、巴南區、黔江區、長壽區 );4個縣級市(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21個縣(自治縣)(綦江縣、潼南縣、銅梁縣、大足縣、榮昌縣、璧山縣、梁平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武隆縣、忠縣、開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重慶以主城區為依托,各區、縣(自治縣、市)形如眾星拱月,構成了大、中、小城市有機結合的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城市群,是中國目前行政轄區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單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
2. 重慶市有幾個市區縣
重慶有38個區市縣如下:
都市區(核心區及拓展區)9個如下:
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
城市發展新區12個如下:
涪陵區、綦江區、大足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11個如下:
萬州區、梁平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開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
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6個如下:
黔江區、武隆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重慶,簡稱巴和渝,別稱巴渝、山城、渝都、橋都,霧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溫泉之都、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藝術等中心,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中西部水、陸、空型綜合交通樞紐。
3. 重慶市區有幾個區縣
截至2019年,重慶市的市轄區包含26個區,分別為萬州區、黔江區、涪陵區、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
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開州區、梁平區、武隆區。
截至2019年,重慶市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下轄38個行政區縣(自治縣),
有26個區;12個縣(自治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重慶以主城區為依托,各區縣(自治縣)形如眾星拱月,構成了大、中、小城市有機結合的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城市群,是中國目前行政轄區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單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
擴展資料:
重慶是中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又簡稱“渝”。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
南宋淳熙16年(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稱為“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1891年,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
1929年,正式建市。抗日戰爭時期,重慶是國民政府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以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負責領導國統區、港澳及海外地區的黨組織和統一戰線工作,形成的“紅巖精神”,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民盟、民建、九三學社和民革前身之一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均在重慶成立。
重慶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新中國建立初期,重慶為中央直轄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和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新中國成立后重慶市的建制沿革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重慶,隨后成為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為西南大區代管的中央直轄市,駐地亦設在重慶。
1950年至1952年,設立川東行署區,隸屬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行署駐地為重慶市黃桷埡,1951年遷駐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東行署區被撤銷,與川南行署區、川北行署區、川西行署區重組為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