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基本涵蓋了醫院大部分科室,可能還有疏漏,而且每個地域、每個單位發展情況不同,收入、前景也存在差別,不可一概而論,僅作參考。生活在一個縣級市,當地有二所三甲醫院,醫生收入由工資、績效、提成三部分構成,這一類科室中,均是前景好而且收入可觀的。
1、醫生收入大概多少?
我是醫生的家屬,我還有一些醫生朋友,一位醫院財務科工作的閨蜜。對所在地的醫生收入,比較了解,生活在一個縣級市,當地有二所三甲醫院。醫生收入由工資、績效、提成三部分構成,工資大多數都是三、四千,區別不大。績效每月和工資同時上卡,中等水平的科室每月一萬多,差的科室一千,高的四、五萬,提成這一部分,一般大家不問也不說。
2、醫院哪些科室前景好而且收入可觀?
醫院科室區分重點科室、一般科室、輔助科室、職能科室等幾個類別,不同類別存在差異,同一類別不同科室也存在差異,要問“前景好而且收入客觀”,不妨分層次篩選看看,1、重點科室手術室、重癥醫學科、急診部(科)、心內CCU、血透室等,這類科室主要承擔醫院急危重癥患者醫療救治工作,技術要求高、難度大,在這些科室工作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鍛煉。
這些科室磨練摔打后的的醫護人員基本上能勝任醫院任何科室的工作,這一類科室中,均是前景好而且收入可觀的。再加上其他因素,我更推薦手術室和重癥醫學科,一是工作能夠充分鍛煉人的能力,有利于未來提升;二是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少,發生醫療糾紛的概率較小;三是臨床病例豐富,對學術提升幫助很大。2、普通科室區分外科、內科、婦科、兒科等4個主要類別,按照專業劃分為燒傷、泌尿、普外、眼科、呼吸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等等,主要負責一般性或慢性疾病的治療和護理,
這類科室是醫院的主力,也是出重點科室進行后續治療的后盾。這類科室中,也不乏收入客觀的,甚至個別科室能夠超越重點科室,綜合衡量,我推薦口腔科、美容科、體檢科等,一定量的收容收治保證收入,工作上少很多繁雜臟亂省心省力,盡量少的醫患溝通減少糾紛。即便因為前途或收入原因跳槽,無論進公立還是私立對此類人才都缺口較大,
3、其他科室輔助科室,比如檢驗、放射、特診、理療、康復等;職能科室,比如質控、感控等等,這些都算是臨床二線,不直接接觸病人,但是服務全院。只要不發平均獎(每月獎金按照全院平均水平測算,不按照科室每月工作量測算),獎金都很高(因為服務全院科室,所以工作量很高,獎金測算下來較高),對于發展前景來說,因為專業限制,流動的可能性較小,所以只能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升職較為緩慢。
綜合衡量,我建議選擇質控科,臨床各項信息采集、匯總分析、檢查指導,雖然不在臨床,但是熟悉臨床規章制度,比如醫療核心制度,對于醫院各項管理措施也較為清楚,重要性較高,未來發展前景客觀,以上基本涵蓋了醫院大部分科室,可能還有疏漏,而且每個地域、每個單位發展情況不同,收入、前景也存在差別,不可一概而論,僅作參考。
3、鄉鎮衛生院編制,一年收入大概在7-8W,你們覺得可以堅持嗎?
這要看是哪里的鄉鎮衛生院,說個實例吧,幾個月前,去本地一家鄉鎮衛生院聯系工作,其離最近的縣級市有二十多公里。一位全科醫生和我聊起自己的經歷,子承父業,年少時學中醫,后來去讀了中專衛校,招進鄉鎮衛生院,從事內科多年,又經過全科醫師培訓,干起全科醫生工作,五十多歲了,中級職稱,平均每個月有五千多元收入,一年六萬多,很知足,
當地物價不高,鎮子不小,建設得很漂亮,周圍有幾個景區,還是通往九寨溝的必經之地。從醫幾十年,雖然沒有很高的醫術,但處理常見病、多發病還是得心應手,也很受老百姓歡迎,對工作、收入挺滿意,兒子大學畢業就在縣級市工作,安了家,有空就開車去看看,小住兩天,挺愜意,類似收入情況本地甚多,真正不滿意,不能堅持而離開的不多,基本就是三十歲左右以下的少數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