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江蘇人個人對于江蘇的各地看法。先說蘇北整體觀感吧.蘇北雖是江蘇相對落后的地方,但其發展水平遠超于其他省份平均水平,更秒殺中西部絕大多數城市,江蘇目前正在全力打造淮安作為蘇北交通中心,這對徐州確實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和挑戰,省外的溫州人主要發布在江蘇、廣東、上海、福建、北京等經濟發達省市,其中溫州人外出打拼最多的地方就是江蘇,2018年的數據顯示是15.9萬,至于有多少是投資商就不得而知了。
1、江蘇有多少溫州投資商,浙江有多少江蘇投資商?
這應該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也沒誰會花時間去統計這樣的數據吧。浙江和江蘇都是我國經濟發達的省份,但浙江人善于經商是出了名的,據統計每9個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板,每26個浙江人中就有一家企業,浙商也是全國最大的商人團體之一,它們把生意做到了國內外,因此在江蘇來自浙江的投資商應該不少,不過卻很少聽說江蘇投資商,
溫州在浙江乃至全國的知名度都很高,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曾經的“溫州模式”與“蘇南模式”和“珠三角模式”并立,享譽一時,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溫州人做生意也是杠杠的,炒房團是出了名的,而且溫州人愛闖蕩,有報告顯示,每10個溫州人里就有3個在外地發展。省外的溫州人主要發布在江蘇、廣東、上海、福建、北京等經濟發達省市,其中溫州人外出打拼最多的地方就是江蘇,2018年的數據顯示是15.9萬,至于有多少是投資商就不得而知了,
2、GDP超8萬億的江蘇,為何蘇北高鐵還是如此匱乏?
第一,江蘇雖然有錢,卻沒有鐵路局。以前蘇北更是歸濟南鐵路局管,濟南局在蘇北鐵路上沒有作為。今年江蘇有六條鐵路在建,但是要注意一下,加快建設正是因為成立了省鐵路集團,第二,在高鐵初始年代,江蘇省委一方面沒辦法決定國家干線的設計。另一方面,江蘇省委錯誤判斷,認為高鐵造價太高短時間內不會成為主流交通工具,所以并沒有安排太多的城際鐵路的規劃設計,
于此同時,浙江卻花大錢造城際鐵路。現在省委開始重視了,以后江蘇的城際鐵路會變快的第三,歷史原因,京滬鐵路實際上是,津浦鐵路和京滬鐵路(滬寧鐵路)合成的京滬鐵路,何來從南京繞一說。當年津浦線選線時,可是蘇北人以會干擾他們祖先的墳墓自己鬧黃的第四,地理位置影響,以前中國比較窮,所有干線都要貼近中部省份,江蘇京滬沒有走安徽,那安徽人怎么去北京上海?國家肯定是要照顧更多的地方。
第五,蘇北除了徐州外,沒有大港口城市,沒有工業大市,沒有真正的區域中心城市,這也是為什么要打造淮安區域交通樞紐的原因。在八九十年代前,鐵路除了平時交通的作用,更是軍需戰略運輸的保障,第六,修橋技術限制,我們知道從南京往下游開始,長江江面變得非常寬。估計在蘇州區域修一個大橋的造價可能是在武漢的幾倍,現在修橋技術越來越好,長江下游漸漸會有更多的鐵路橋出現,蘇北南北向鐵路也就更是容易實現。
3、我沒去過蘇北,蘇北到底是怎樣的?
國慶節去了淮安,徐州兩地,玩兼考察,先說蘇北整體觀感吧.蘇北雖是江蘇相對落后的地方,但其發展水平遠超于其他省份平均水平,更秒殺中西部絕大多數城市。我敢說其城建水平吊打山東、河南、河北的80%的城市,什么保定、邯鄲、滄州、聊城、濟寧、開封、新鄉之流,城市面貌和淮安、徐州相比,就像是縣城和地級市的差距,下面重點說說淮安和徐州。
先說淮安一座城建逆天的四線城市,高鐵站出來就是環城高架,而且形成閉環。有國內運營最好的“現代有軌電車”,沒有之一,不像其他城市的現代有軌電車都變成郊區的老年觀光車了,大連長春那種“古代電車”就更別拿出來秀了。淮安的有軌電車竟然可以在市中心運行,上座率和整點率非常高,而且根本讓你感覺不到有等紅燈,因為站臺就在十字路口,紅綠燈掐好了電車進出的時間點,最后一個乘客上完車,車門一關,綠燈就亮了,
這個真的很神奇,讓乘客感覺運行十分順暢。電車乘務員服務也特別好,這就是城市窗口該有的樣子,從選擇建設有軌電車而不是地鐵上,可以看到這個城市很經濟務實,有軌電車的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只有地鐵的1/4,對于沒有那么多人口的中小城市,一個個爭相攀比建地鐵,就等著財政揭不開鍋吧,再說市容,城市很整潔,即便清江浦老城區里,樓雖然舊些,街道都很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