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不可能成為一線城市(全球一線城市),也根本就沒有想成為一線城市,只有一些給了一點陽光就燦爛的人才會需要一個一線城市的目標來激烈。我們杭州這趟“磁懸浮列車”已經駛入了“一線城市”,一線城市可以在很長時間里都是一線,而新一線根本就不可能跟一線城市相提并論,而且新一線之間的競爭也會愈演愈烈,最終還會有成員增加進來,可一線城市卻是向著更高級的全球城市邁進,相互之間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距離越拉越遠。
1、杭州離一線城市還有多少年?
杭州的城市建設發展已經是令別的一線城市刮目相看了,自從富陽臨安劃給杭州以后整個杭州的土地面積已經大大的超過了上海,想必杭州的野心并不一定是單單的想做一些城市那么簡單,或許想做直轄市也說不定,然后把省會搬到寧波都有可能的,最近我還看到一篇文章說杭州要進行行政區域大調整,為的是讓城市發展經濟建設更好的發展而進行重新規劃,所以個人覺得杭州的野心不止是一線城市這個稱號那么簡單,加油杭州。
2、為什么杭州還不是一線城市?
一線、二線都是商家炒作出來的,根本不具備城市分級的資格,前不久曝光的某媒體已經被5廣大網友“銘記于心”并深深職責。原因則是完全出于商業利益,劃入一線的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無可厚非,從新一線城市這個階級就能看出不公正待遇,正是因為天津、蘇州等市都排在成都后面,所以才引起爭議,鑒于此,杭州市何必還要對“一線城市”充滿向往呢!本市向來是以風景秀麗、人文底蘊深厚為著稱,我認為杭州應追求是城市宜居程度。
3、杭州現在算一線城市了嗎?
以杭州為省會的浙江省在經濟規模達到了五萬六千多億人民幣,再加上杭州城內還有阿里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存在,智慧城市更是建設的如火如荼,幾乎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這座城市遲早有一日能夠躋身為一線城市,但事實上,憑著東南殊勝形勢而崛起的杭州,也同樣因為這殊勝地勢永遠也只能成為強二線城市。北有上海、蘇州截其伸張之勢,而南有泉福阻其南延之勁,
杭州能夠在東南諸省之中崛起,而不似南京那樣淪為江蘇中流,還被稱之為“徽京”,實是因為杭州既受益于上海,同時又獨成一格。從地緣上來看,杭州距離上海的距離不似南京那樣太遠,又不似嘉興、湖州那樣太近,二百公里不到的車程乘坐滬杭線一個小時就能抵達,這就使得杭州既可以憑借距離抵抗來自上海的虹吸效應,同時又能使當地制造業能在對滬交易上,具備物流成本優勢,繼而提高競爭力。
不過這也就意味著從杭州北去到上海的浙省諸縣市勢必難以在經濟上跟省會形成緊密關系,而在事實上嘉湖地區一直以來也都被上海視作后花園,是泛滬都市圈的一環,對于杭州而言,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的嘉湖二城既然難為己有,浙西浙南又多是山丘之地,事實上杭州在省內能夠依靠形成共振經濟圈的只有寧波一城——溫州本身的意義并不大,重大是溫州人帶來的資本,而臺州又太遠。
由此可見,杭州本就輸上海一籌,而寧波單比嘉湖二城都有優勢,但若后二者合璧加上蘇州,則又遠不能匹敵,相較于上海坐擁廣闊且中國最為富庶的十一省市經濟腹地(含上海),囊括GDP高達38萬億人民幣,輻射人口達數億之多,杭州在此面前無疑黯然失色。如果杭州能夠囊括與輻射的經濟規模跟人口能有上海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都有可能成為第五座一線城市,至少與深圳并駕齊驅,
但可惜的是,錢塘江太短,僅僅只能聯系浙江、江西二省而已,而且錢塘江下游與太湖交錯的精華地帶嘉湖蘇等城還被上海囊括,杭州難以染指。而如今杭州港的前途更可謂挫折,作為煌煌名城,杭州港2017年吞吐量才一億噸,而上海港的規模是其七倍有余,就連江蘇的地市級口岸連云港都在2017年達到了1.5億噸,這是因為杭州無論對日韓還是美洲國家,相對蘇滬諸港都無距離或者市場優勢可言,若非本身制造業規模發達,再加上阿里巴巴的淘寶經濟加持,恐怕杭州港連這點吞吐量都沒有。
而南下也并不容樂觀,中國大陸對東南亞以及歐亞國家的線路幾乎都被省港深壟斷,而在對臺貿易上,福建泉州距離優勢之大,再加臺灣市場規模有限,泉州可謂攬盡機遇,所以杭州雖然有海港,具備在全球化經濟下成為“超級都會”的必要條件,但由于區位不夠良好,這一條件其實很難充分發揮。所以對于杭州而言,可謂成也長三角,敗也長三江,憑借著錢塘江跟杭州灣能成為領袖浙江諸城的領袖,可在無論經濟腹地、交通區位、人口規模都稍減一籌的情況下,杭州真的很難成為一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