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事件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在互聯網時代,媒體成為整個危機傳播過程中的核心,在危機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媒體應有各自的角色定位、發揮不同的作用,從而正確引導輿論,為妥善應對危機發揮重要作用。
一、 危機潛伏期:環境守望者和矛盾緩釋者
媒體的工作重心不僅僅是危機發生后不遺余力地報道事實與事后的輿論監督,還應在危機處于“未然態”時就及時預警。媒體在進行危機預警時,需要保持公眾信息表達渠道的暢通,實現對危機信息的監測。在獲得危機征兆的信息后,媒體的報道內容應該客觀、真實,不能為了吸引公眾眼球而夸大或歪曲事實,既要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又要避免引起社會恐慌,協助政府采取穩妥的措施解決問題。
另外,在危機潛伏期,媒體還要擔當緩釋者角色。所謂“輿論緩釋”,是媒體為了保證組織和個人能夠將平時積聚的某些對社會的不滿情緒在法律保護前提下得到宣泄,使他們的觀點和主張得以表達,以此達到緩解或者消除敵對或不滿情緒的目的,維護社會群體的正常生活,維護既定社會關系的一種輿論調控。簡單說,就是媒體在危機事件傳播中要起到“穩壓器”、“安全閥”的作用。在輿論緩釋過程中,媒體既要保證客觀準確地向公眾通報危機事件的真實情況,減少由不確定性帶來的公眾恐慌;還要對公眾的意見疏而不堵,并給他們提供一個政策參與的視角,讓公眾有一定的輿論空間來表達他們的意見。
二、危機爆發期:政府與公眾的交流平臺
在危機爆發時,媒體的首要任務是發揮好“上傳下達”作用。危機事件發生時,如果新聞媒體只是被動追隨著受眾的需求,受眾的恐慌狀況就可能被媒體的報道夸大和延長,會形成不利的社會輿論。相反,如果新聞媒體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各種手段將政府應對危機的信息公開,在尊重受眾信息要求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對信息進行整合,能動地作出有意義的評價,在盡可能的空間內,以自身的立場和觀點影響公眾的立場和觀點,就可以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幫助受眾不斷調整面對危機的心態,使社會從失序走向穩定,有效地調節社會各方面的合力,從而推動政府危機管理順利進行。
另外,還要做好溝通平臺角色。一方面,媒體可以向公眾及時傳遞政府的態度、決策和措施,緩解公眾恐慌,引導公眾對政府決策的理解和信賴,配合政府的各項舉措。另一方面,媒體可通過其廣泛的社會觸角,在短時間內收集公眾的需求、意見和態度等信息,將之傳遞給政府,實現民情上達,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媒體可以將自發性、盲目性的公眾輿論傳遞給政府,使政府了解公眾的關注焦點。同時,媒體還可通過訪談等形式,請一些專家學者發表看法,對危機產生的原因和過程、目前的狀況、政府應對中的成功和失誤之處作出評價,并提出處理危機的建議。
三、危機蔓延期:輿論引導者、監督者
危機蔓延期是危機的各種破壞力表現得最突出的時候,危機造成的破壞可能會影響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媒體需要動員各種社會資源、各種社會力量來共同克服危機。在危機蔓延期,除了積極介入危機溝通外,媒體在社會安全事件中,還應扮演輿論引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社會安全危機事件中公眾的心理承受能力相當脆弱,行為也容易偏激,而此時的公眾更加依賴媒體,媒體的傳播效力也因此被放大。這需要媒體履行其中介職責,將政府的應對措施告知公眾,同時,將公眾的需求和對事件的態度傳遞給政府,形成政府、媒體、公眾之間的良性互動。
四、危機消退期:反思者與教育者
危機的最后一個階段是消退期。在此時期,危機事件的強度大大降低,已經處于可控范圍之內,社會生活秩序也開始逐步回到正軌。此時,媒體的主要功能是對危機事件中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對處理危機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和反思,避免危機再次爆發,或能夠在下次危機發生時采取更為有效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危機消退期媒體的反思功能絕不僅僅是媒體從業人員的反思,這種反思實際上是一種社會的整體反思,而媒體是這場反思的平臺,媒體從業人員是社會反思的記錄者。雖然社會反思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來表達,但是在現代社會里通過媒體表達可以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并因此影響公共輿論,進而可能影響公共政策。也就是說,當危機進入消退期后,媒體要對危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輿論監督和科學反思,以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并促進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和建立。
除了扮演危機反思者的角色外,媒體還應進行危機教育。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講,危機事件在不同的公眾群體中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一般而言,公眾對危機信息越是了解,防范能力就越強,應對危機的能力也就越高。如果媒體對危機事件的報道能夠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信息的基本組成部分,人們就會形成對危機的正確認識和態度,在危機發生時面對多元的信息環境就會有更強的鑒別力,謠言在這樣的人群中就失去了擴散的基礎。當危機爆發時,具有危機意識的公眾,又是社會針對危機采取理性行為的基礎。因為對于危機問題的解決需要公民更多“內在性的自覺”,而不僅僅是外在性的強制。因此,可以說媒體對公眾危機意識的培養,是一個社會有效防范危機發生的重要條件。
(作者:《重慶日報》副總編輯、國家行政學院2013年廳局級公務員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研討班學員)
9. 封面新聞重慶中心在哪里
封面新聞是封面傳媒旗下的合心產品,做為中國苐一智媒體,它以前沿科技為核心驅動,以原創顯著特征,借助數據挖掘,機器學習與寫做,興趣推薦算法,確立移動優先,視頻優先,事故優先,創新移動新產品,構建移動傳播矩陣。
10. 重慶市新聞辦公室電話
68629315
11. 重慶市新聞發布中心地址郵編
郵政編碼如下:
安徽省 230000
北京市 100000
重慶市 400000
福建省 350000
廣東省 510000
甘肅省 730000
廣西區 530000
河南省 450000
黑龍江 150000
湖南省 410000
吉林省 130000
江蘇省 210000
遼寧省 110000
寧夏省 750000
青海省 810000
山東省 250000
山西省 030000
陜西省 710000
天津市 300000
新疆維 830000
云南省 650000
浙江省 310000
上海市 200000
西藏省 850000
江西省 330000
四川省 610000
海南省 570200
河北省 050000
湖北省 430000
貴州省 550000
內蒙古 010000
郵政編碼是用阿拉伯數字組成,代表投遞郵件的郵局的一種專用代號,是實現郵件機器分揀的郵政通信專用代號,也是實現郵政現代化的必需工具,最終目的是使您的信件在傳遞過程中提高速度和準確性,因此在交寄信件、包裹時務必寫明郵政編碼。
為了實現郵件分揀自動化和郵政網絡數字化,加快郵件傳遞速度,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個國家先后實行了郵政編碼制度,并以此作為衡量一個國家通信技術和郵政服務水平的標準之一。
各國郵政編碼規則并不統一。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郵政系統都使用郵政編碼,但有少數例外。愛爾蘭、巴拿馬、牙買加和香港都不使用郵政編碼,而新西蘭只在投寄大量郵件時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