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致重慶市民的紀念狀
在人民公園里面 有一個特殊的紀念碑 在全國別無僅有 全世界也沒有幾個這個碑的名字叫 重慶市消防人員殉職紀念碑是1947 年修的 是紀念重慶陪都那五年時間 日本人對重慶進行大轟炸 引起了大量火災 很多消防人員為了救人殉職這個碑是紀念五年中因救火殉職的81 位消防人員
2. 重慶烈士紀念碑
重慶解放紀念碑上的大字寫的是:人民解放紀念碑。
解放碑是重慶的標志建筑物之一,位于重慶市渝中區商業區中心部位,民族、民權、鄒容路交匯的路口處。解放碑是中國西部挺直的脊梁,陳運和的詩《解放碑》說明這點:“支撐重慶的往昔,支撐重的現代解放碑是力之所在 十字路口,像交警 鬧市中央,似鐘擺 沒它,就沒都會的標志 沒它,就沒城區的血脈”。該碑曾經命名為“精神堡壘”(1940)和“抗戰勝利紀功碑”(1945),最初落成于1940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并命名為“精神堡壘”以激勵中華民眾奮力抗爭以取得勝利,抗戰勝利后改名為“抗戰勝利紀功碑”。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3. 重慶紀念碑圖片
歷史上還有一對夫婦也被后人鑄成跪像,他們就是汪精衛和陳璧君。近代中國飽受列強凌辱,汪精衛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充滿理想的年輕人,那時候他想的也是國家民族。后來日本發動那場戰爭,汪精衛卻成為了最大的親日派,成為了民族的罪人。 汪精衛夫婦跪像-汪逆跪像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位于中國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的古鎮磁器口,一位為抵抗日本侵略而陣亡的將士在雕塑頂端靜靜的仰臥著,下面,賣國賊汪清衛、陳壁君夫婦雙手反縛,俯首長跪在陣亡將士的遺體前,接受世人的唾罵。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他們依然跪在這天地之間。提醒著后來的人,不要忘卻中華民族立身的根本——禮儀廉恥。
4. 重慶烈士紀念日
今年11月27日是重慶“11.27大屠殺”烈士殉難70周年紀念日。
從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等活動相關方獲悉,重慶市社會各界及烈士親屬代表共計1000余人今日在歌樂山烈士陵園舉行紀念祭掃活動。祭掃結束后,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主辦,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承辦的《共和國不會忘記——紀念“11·27”烈士殉難70周年紅巖詩文誦演》在紅巖魂廣場舉行。
5. 重慶紀念日
重慶解放碑位于渝中區民族、民權、鄒容三大路交匯的十字路口,通高27.5米,有旋梯可達頂端。該建筑最初落成于1940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為低矮木質結構,稱“精神堡壘”。1945年抗戰勝利后重建,題名為“抗戰勝利紀功碑”。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6. 重慶抗日紀念碑
解放碑是重慶市的標志建筑物之一,位于重慶市渝中區商業區中心部位,民族路、民權路、鄒容路交匯的十字路口處。紀念碑高27.5米,有旋梯可達頂端;碑頂設時鐘、方向標志和風速風向儀。解放碑最初興建于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紀念日,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底落成,命名為“精神堡壘”以激勵中華民眾奮力抗爭以取得勝利,抗戰勝利后改名為“抗戰勝利紀功碑”。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解放碑記錄著重慶的歷史與文化,支撐著重慶過去和未來,如今的解放碑已是中央商務區的代名詞,是重慶核心的城市名片,是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
7. 重慶紀念碑
1、解放碑“人民解放紀念碑,又名“抗戰勝利紀功碑”,簡稱“解放碑”。位于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商業步行街中心地帶,是抗戰勝利的精神象征,是一座紀念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紀念碑。人民解放紀念碑正面向北偏東,為八面柱體盔頂鋼筋混凝土結構,碑通高27.5米,邊長2.55米,碑內連地下共八層,設有旋梯達于碑頂,碑頂向街口的四面裝有自鳴鐘,碑臺周圍為花圃,總占地面積62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642平方米。2000年9月,為重慶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2、重慶人民大禮堂: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位于重慶市渝中區人民路學田灣,于1951年6月破土興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也是重慶獨具特色的標志建筑物之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重慶人民大禮堂建筑氣勢雄偉,金碧輝煌,是中國傳統宮殿建筑風格與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結構巧妙結合的杰作,以其非凡的建筑藝術蜚聲中外。2016年9月,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