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代漢后,在洛陽的東漢宮殿上建“洛陽宮”,并定都洛陽,這時候才大規模重建洛陽。董卓焚毀洛陽之后西遷長安,洛陽就處于董卓和關東聯軍之間的真空地帶,曹操在與劉備爭奪漢中失敗后,回到了洛陽,而這個時候關羽又攻打襄陽,曹操便住在洛陽,并修建了“建始殿”,后來曹操病死在洛陽。
1、董卓焚毀洛陽之后是誰控制了洛陽?洛陽又是何時重建的?
董卓焚毀洛陽之后西遷長安,洛陽就處于董卓和關東聯軍之間的真空地帶。董卓焚毀洛陽后挾持漢獻帝及百萬人口到長安,董卓并不單單只是把洛陽城的人挾持跑了,而是洛陽周邊方圓一二百里的人全都挾持到關中了,造成洛陽及周邊地區成了一片荒無人煙,自此從周公興建洛陽城起,到東漢未年經歷了一千二百多年的洛陽城,成為一片廢墟。
這時候關東各諸侯都忙著搶地盤,沒人顧及洛陽,而且洛陽作為都城的名頭還在,誰來占領就會成為大家的靶子,因此孫堅在打撈到玉璽后,便迅速離去,袁紹、曹操等其他諸侯也都回到各自的地盤,洛陽真正成了無人管的地方。董卓被呂布殺死后,關中陷入大亂,李傕和郭汜率領西涼軍攻入長安,殺死王允,呂布逃跑,后來李傕又和郭汜發生內訌,一個劫持天子,一個劫持公卿。
后來漢獻帝被放出來,在大臣董承、楊奉、韓暹等護送下回到了洛陽,但洛陽一片廢墟,沒吃沒喝,一路上靠駐扎在河內沁陽的張楊接濟糧食。后來張楊退回了河內,楊奉也回到商丘,洛陽只剩下韓暹,曹操到洛陽后,韓暹逃跑,曹操將漢獻帝挾持到許昌,洛陽成了曹操的地盤。由于曹操四處征戰,并和袁紹對峙,根本無遐顧及重建洛陽,其間曹操雖然也派董承、夏侯惇管理過,但恢復甚慢。
曹操在與劉備爭奪漢中失敗后,回到了洛陽,而這個時候關羽又攻打襄陽,曹操便住在洛陽,并修建了“建始殿”,后來曹操病死在洛陽,曹丕代漢后,在洛陽的東漢宮殿上建“洛陽宮”,并定都洛陽,這時候才大規模重建洛陽。曹丕雖然修了洛陽宮,但與東漢的宮殿相比仍然十分簡陋,魏明帝曹叡即位初期,由于諸葛亮開始北伐中原,曹叡無遐顧及大興土木,直到諸葛亮死后,曹叡才開始大修洛陽宮,新建了昭陽殿和太極殿,并修筑總章觀,
2、大洛陽的人們,有誰知道一聲巨響是怎么回事?
我們這里也偶爾聽到放炮一樣的巨響,有人說是飛機飛過時引起的“音爆”。到底是不是,沒有人深究,但“音爆”的可能確實存在,所以,順便普及一下“音爆”,如果上網查詢,涉及許多專業術語,很難理解。比如激波,其實就是當飛行器(以下都以飛機代替)以接近音速飛行時,飛機前方形成的一層劇烈壓縮的空氣層,這個空氣層很薄很薄,厚度只有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毫米,
但這個空氣層很難散開,會對飛機產生巨大的阻力,形成“音障”。飛機在突破“音障”時,堆積在飛機前部的空氣會以沖擊波的形式向后散開,注意這個過程中,空氣經歷了劇烈壓縮到向后釋放,必然會發生劇烈的振動,發出巨大的響聲,就是“音爆”。其實,飛機引起的“音爆”一般很少遇到,不過,很多人可能見過公園中有人甩鐵鞭子,鞭子發出的聲音,也屬于“音爆”,
別看甩動的速度不大,但鐵鞭是從手柄到鞭梢的鐵環逐漸減小(質量逐漸減小),并且甩動的時候,先大后小,大鐵環的動能逐次向小鐵環轉移,速度越來越大,尤其是鞭梢有皮條或尼龍繩編制,質量更小,速度更大,以致超過音速。另外,飛機在突破“音障”時,往往還會伴有“音爆云”,其實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在飛機突破“音障”時,被壓縮的空氣層向后釋放時,體積膨脹對外做功,內能減小,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空中。
3、為什么安陽、商丘、鄭州、洛陽都在說自己是商都?這是怎么回事?
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國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頻繁遷都,多因于河患和戰亂。東漢張衡在《西京賦》中說:“殷人屢遷,前八后五”,所謂“前”指的是從商的始祖契到成湯遷都于亳準備滅夏的這一時期,又稱“先商”時期,共有四百多年,商國在這一時期共進行了八次遷都,所謂“后”就是從成湯滅夏建立商朝到周人滅商這一時期,共有六百多年,商朝在這段時間共進行了五次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