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手頭上書籍史料記載,明朝的南京城有多達100多個行業,最發達的是織錦等絲織業,他們大部分就聚集在秦淮河沿岸。明朝南京三山街一代,有一座寺廟叫“承恩寺”,這里附近是商業區,貨物云集,游藝雜耍十分熱鬧,關于明朝人口問題,學術界絕大多數專家贊成何炳棣的觀點,即明朝峰值人口估計約為1.5億。
1、明代的南京城有多繁榮?
小歐說南京,說盡南京事!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南京不僅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還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據我手頭上書籍史料記載,明朝的南京城有多達100多個行業,最發達的是織錦等絲織業,他們大部分就聚集在秦淮河沿岸,當時的這類手工行業分類十分明確,如織緞業又細分細緞和花緞。在中國歷史文化博物館中收藏著一副明代的《南都繁會圖》,長達一丈的花卷中,竟然有109種商店招牌,和1000多種形形色色的人物,
比如京式小刀、畫脂杭粉、名香宮皂等等一應俱全。商業興盛足見明代南京的繁榮!那為啥說當時的南京城還是一座國際大都市呢?明朝南京三山街一代,有一座寺廟叫“承恩寺”,這里附近是商業區,貨物云集,游藝雜耍十分熱鬧,在廣州生活了17年的意大利人利瑪竇于1598年來到南京城,他便是和其他外國人一道選擇居住在這里。
2、請問明朝時真的有4億人嗎?
謝邀!明朝應該沒有4億人,但人口突破2億大關是毫無疑義的,關于明朝人口問題,學術界絕大多數專家贊成何炳棣的觀點,即明朝峰值人口估計約為1.5億。但以葛劍雄、曹樹基為代表的少數專家,在此基礎上又綜合各種因素加以仔細考究,認為何炳棣等或受清朝”人口爆炸“前提影響,仍低估了明朝實際人口,作出了2.05億人口的估算,
經本人詳讀各專家的研究史料后,偏向于后者,即明朝峰值人口(以1600年,即萬歷二十八年為基準)是突破2億,甚至還要多些!避開線性陷阱,明初人口至少有7300萬首先,探討這個話題,很容易掉落一個陷阱。那就是以線性思維看問題,以現有的人口作為最高峰值,歷史上都是線性增長,其實不然,歷史發展并不是線性增長,而是一個波動過程。
所以,明朝人口峰值不能受到清朝”人口爆炸“這個前提影響,再去倒推,得出明朝人口要大幅度低于清初人口的結論,若是如此,明朝人口估算定然被有意壓減,實際上應該采取科學的研究方式去論證,才能得出接近歷史真相的結果。葛劍雄、曹樹基通過《明實錄》、地方志等大量史料考究認定隱漏戶問題,修正了洪武年間的人口基數,從其所著《對明代人口總數的新估計》來看,明初民、軍戶兩項合計為7124萬。
此外,明初還有其他不列入民戶統計的對象,如僧道戶、樂戶、匠戶、灶戶等,但這些戶的數量不會很大,所以估計明初的實際人口(不含其疆域之外及疆域之內始終未列入統計的少數民族人口)至少有7300萬,年平均增長率5‰,預估峰值人口破2億有了比較準確的人口基數,才有可能對明代后期即十六世紀末的實際人口總數作出新的估計,首先要確定的是自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間人口的增長率。
葛劍雄、曹樹基采取了三個考究方法,第一是中國歷史上其他階段比較可靠的長期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第二是臺灣學者劉翠溶利用族譜對明清時期家族人口的研究成果。第三是明朝人對當時人口現象的大量描述,無不說明當時當地的人口已經大大超過了歷史上的最高點,尤其是第三點,不僅是明朝人有很多記錄,外國傳教士也留下了不少見證。
這類記載不勝枚舉,如何炳棣已經在他的書中引述了謝肇俐的《五雜姐》中的說法,我們還可以舉出明代著名的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在《廣志繹》,中的一些記錄,如:杭(州)城北湖州市,南浙江驟,咸延裹十里,井屋鱗次,煙火數十萬家,非獨城中居民也。江、浙、閩三處,人稠地狹,總之不足以當中原之一省,故身不有技則口不糊,足不出外則技不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