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2反思6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擁有一流的班級教學能力,借助教學。以下是我小學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讓我們看一看。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本課教學,抓住教材重點,突出“圖式語言公式”三位一體。
6、一 年級上冊 數學一共有多少 教學 反思今天王老師來我們學校指導我們新一屆的班主任教學。有幸得到王老師的指導,收獲頗豐。“有多少?”是學生在小學學習加法的第一課。本課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引導學生經歷計數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從現實世界過渡到數學的符號世界,并認識加法公式。知道加法公式也是一種“倒計數”的計數策略,實現加法的意義組合。
但是,我忽略了一點,雖然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數字(比如木棒,畫簡單的符號等。),他們沒有經歷過用形象表征和符號運算來表達加法意義的過程,也就是把兩部分結合起來。由此我也更加深刻的明白,不能一味的為自己著想,而應該真正的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缺少什么,需要什么。
7、小學 數學一 年級《認識圖形》 教學 反思小學數學 I 年級理解圖形教學 -1/7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上課-2。以下是我收集的小學數學 1 年級懂圖-2反思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學數學 1 年級理解圖文-2反思1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小朋友升一-0。
8、一 年級 數學有幾瓶牛奶 教學 反思有多少瓶牛奶?是北師大版第一冊第七單元的內容1年級-3/。是關于“9 幾”的進位加法。這節課是教學基于學生對1120的數的理解和20以內無進位的加減法,是學習進位加法的開始。“9 數”的知識也是20年內進位加法甚至多位數加法后續學習的基石。對于第一次理解和掌握這種計算方法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9 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不容易掌握。我覺得這門課的難點在于學生對“湊十”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有些孩子寧愿掰著手指頭一個一個數也不愿意用這種方法。歸根結底,第一,孩子沒有意識到“補十”的方便性和必要性;第二,不懂進位加法的算術,導致一個認知盲區。會覺得掰手指不直觀不方便。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以“推理”為目標,從兩個方面入手。
9、小學一 年級 數學《統計》 教學 反思Statistics帶領學生回顧按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進一步實現單一標準下分類結果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更好地理解分類思想。大家分享一下統計數據-2反思看看吧!統計學-2反思1統計學的初步知識并不難,但有時也很復雜。很多學生需要合作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據收集和整理方面需要更多的合作,要求學生在看圖表和答題時獨立思考。
在這些方法中,哪種最方便?有多少數據最容易統計?你最喜歡哪種方法?讓學生回答,然后引導學生看統計圖和統計表,并與例1中的統計圖進行比較,談談有什么不同?最后做個總結。這一課在教學: 1上有些特點。教學在用“積極”二字進行統計時,充分讓學生參與活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一開始我讓孩子手寫正字法,說“正”字是五筆。
10、小學一 年級 教學 反思Primary 1年級-2反思范文(一般5篇)作為一名初來乍到的人民教師,上課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篇范文(一般5篇),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學1年級-2反思1認識人民幣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分為三節課年級-3/。
第二節課,讓學生去商店購買商品,什么樣的商品需要多少錢,如何付款。第三節課,讓學生到商品前做一個價格調查,那個物品多少錢,記錄下物品的價格,我在本單元上教材分析的時候,有如下的思考:第一,關于教學重點,過去教學,我一直把重點放在識別面額值,計算換算率上。對于這些都有生活經驗的學生來說,過分強調和單純的教學顯然是脫離學生實際的,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