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教育支出這塊,為什么現在養孩子成本這么高。這是一種“別人有我孩子也要有”的跟風心態,表現在教育支出領域,別的孩子上了輔導班,我的孩子不上就可能會落后;別的孩子在搶跑,我的孩子不搶跑就會落后如此這般,教育的惡性競爭效應就會形成,而買單者則是父母。
1、養孩子,一年需要花多少錢?
你好,我是Apple安安。養孩子一年能花多少錢?其實每個家庭都是不一樣的,這個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窮有窮的養法,富有富的養法。而一致的是我們都想要把最好的給孩子!(普通家庭),1、去醫院檢查,生產的費用一共算1萬元。2、待產包,嬰兒衣服,嬰兒奶粉,奶瓶,算5000元。3、嬰兒階段奶粉,(0-3歲)衣服,尿不濕每月1500,從周歲到三歲,要花18,000元玩具早教人,
生活費1000元,那么加起來就是27,000元左右。4、幼兒階段,(3-6歲)一個月托管費,伙食費,財務費,保險一般一個月1500,玩具衣服每年1000,這樣算起來,三年總共57,000元,5、小學階段。
(6-12歲)衣服,玩具,一年3000元,6年就是18,000元,生活費每月500元,6年下來總共54,000元。6、初中階段(12-15歲)學雜費500元,三年就是3000元,生活費每月600元,三年就是21,600元,補課費,興趣班一學期1500,三年9000元,7、高中階段(15-18歲)學費,住宿費,每年2000。
學雜費三年5000,生活費每月800。三年總共5萬元,8、大學階段。(18~22歲),每年學費和住宿費大約6000元4年,就是24,000元雜費,生活費一月1200,總共6萬元。這些還沒有算生病、請客吃飯、零花錢!10000+5000+27,000 57,000 54,000 40000+9000+50000+60000等于342000養不起啊,養不起我還兩個兒子,
2、養初中生平均一年花8.8萬,為什么現在養孩子的成本這么高呢?你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錢?
地標天津,孩子初一。僅僅計算教育支出,孩子及他周圍同學費用成本上、中、下三檔花費如下:上檔:屬于典型的“飽和式教育”,初中私立學校一年學費8000-15000之間。(直接面向國外升學的私立學校學費為7萬-20萬不等)周末、寒暑假語文、數學,英語三科輔導班費用總計30000元(以學而思輔導班費用為例),
到了初二、初三如果再增加物理、化學輔導班,那么,教育支出還需要增加10000元左右。僅以面向國內升學的學校而言,教育支出合計50000-70000元左右不等,除了教育支出,如果有特長班比如鋼琴、繪畫、游泳、冰球、籃球、街舞,足球等支出,還需要萬元上下。當然,參加寒暑假游學項目則需要再加一大塊支出,中檔:我自己的孩子屬于這一檔。
公立學校,沒有學費支出,周末選擇性輔導班,只上數學一門課,合計支出6000元左右。平時上著英語一對一在線,年支出大約10000元,其他無,教育花費不高的代價是:我自己需要額外付出很多精力來監督孩子學習。低檔:我孩子周圍的一些同學,包括我縣城,農村親戚朋友的孩子不少屬于這一種,公立學校,無學費支出。家長對孩子學習屬于“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型,在教育這一塊基本屬于“零支出”,
雖然如此,但孩子其他方面的花費一點都不能少。比如現在大城市流行于中學生群體中的攀比風:追逐名牌,一雙鞋子動輒幾千,交際風:孩子周末或者寒假出去,一天動輒幾百幾百的花是常態,還有度假、高端運動等等不一而足,單從教育支出這塊,為什么現在養孩子成本這么高?我主要從以下幾點來談一下:第一、家長心態問題。現在中國新成長起來的一批中產大多分布在教育、公務員、國企等行業領域,絕大多數都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重重門檻的競爭重圍中“拼殺”出來的佼佼者,具有高學歷,高競爭力,高期望值的“三高”特點,性格中則大多帶有爭強好勝,不服輸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