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枝江農村,家家戶戶有制作豆腐乳的傳統。做腐乳,其實就是把豆腐做了乳酸菌的培養基,也像做甜酒釀一樣,故意的培養乳酸菌,讓它分解碳水化合物,豆腐的就是蛋白質,變成糖和氨基酸,然后乳酸菌自己舍身就義,變成更多的氨基酸營養物質,都是人體必需的好東西。
1、豆腐乳怎么做?
現在鄭州的氣溫,室內保持二十幾度,乳霉菌生長活躍的溫度,正是做豆腐乳的好時候。我每年都要做一小壇子,不是說比王致和的腐乳好,而是可以按著自己的口味腌制,譬如我不愛甜味,王致和的腐乳放的有糖,甜唧唧的。還有我喜歡腐乳里有酒香味道,辣味道,于是,我可以用高度白酒,可以用喜歡的二荊條干辣椒,做好豆腐乳有三個比較關鍵的地方,我就按著做法和步驟,著重分解如下:第一個關鍵是材料。
做腐乳用的老豆腐,信陽叫它“水豆腐”,就是成大快的那個,水豆腐有很多種,有老豆腐、嫩豆腐,再細分有酸漿豆腐、石膏豆腐、鹵水豆腐,還分工業豆腐、手工豆腐、日本豆腐等。做腐乳最好只要傳統手工老豆腐,也叫酸漿豆腐,最不要用的是日本豆腐,因為根本不是豆腐。第二個關鍵是乳霉菌,做腐乳,其實就是把豆腐做了乳酸菌的培養基,也像做甜酒釀一樣,故意的培養乳酸菌,讓它分解碳水化合物,豆腐的就是蛋白質,變成糖和氨基酸,然后乳酸菌自己舍身就義,變成更多的氨基酸營養物質,都是人體必需的好東西。
所以吃著感覺好,因為你身體需要它,既然是為了培育乳酸菌,就要給乳酸菌的順利生長提供相應的條件:攝氏20-37度的溫度。潮濕的小環境,干凈無污染。所以,老豆腐買回來,洗下晾干明水,切成丁塊,就是成品腐乳那么大塊,有蓋的器皿里,放個篦子,墊上干凈濕布,把豆腐塊碼上去,蓋上蓋子,放一邊不用管了。過幾天看到長滿白毛,就臭好了,
這一步要注意腐乳豆腐發酵的小環境:溫度適宜、有濕度(特別是鄭州地區空氣干燥,很容易豆腐外表干僵長不出白毛,導致發酵失敗)、豆腐塊周圍透氣。至于發酵時間,沒一定,有的三五天就好,有的要十天,這個不以時間為準,以乳酸菌生長程度,長滿了白毛就好了。第三個關鍵是腌制,豆腐臭好了,要按以下步驟腌制裝壇:第一步:準備一碗高度白酒,一碗辣椒面和鹽的混合,鹽與辣椒面1:1。
第二步:筷子叨或手拿豆腐塊,放酒碗里過一道,全部浸透白酒,第三步:浸過白酒的豆腐塊,放到辣椒鹽里,全部滾滿辣椒鹽。第三步:把沾滿辣椒鹽的豆腐塊緊密碼進壇子里,第四步:全部碼放進去后,倒滿花生油,完全掩住豆腐塊,蓋緊蓋子,放置個閑地方別動它了。第四個關鍵是存放,這個其實算不上關鍵。腌制20天后可以取著吃了,就那別翻動,壇子別挪動,多久也不壞,
2、霉豆腐干怎么做?
在湖北枝江農村,家家戶戶有制作豆腐乳的傳統。制作方法為:將豆腐切成寸把見方,放置在墊好稻草,鋪好干凈棉布的木板上自然發酵,經過十多天豆腐會長出細細的絨毛,然后就可以腌制了。湖北的腐乳是濃列的麻辣口味:辣椒,花椒和鹽,三種最簡單的食材,輕輕一裹,腐乳便即可有了無比的鮮香麻辣滋味,用筷子輕輕夾起一塊豆腐乳輕輕放進佐料碗里,輕輕滾動,使四面均勻地被佐料包裹,然后輕輕放入洗凈瀝干的壇中密封,腌制大約十天,豆腐乳就入味了。
3、農村里的豆腐怎么做出來的?
農村里的豆腐怎么做出來的?我們黔西北地區農村的豆腐制作方法與眾不同,豆腐凝固劑不是采用石膏或者鹵水,而是用酸湯,味道與石膏或者鹵水制作的不一樣,味道特別,水豆腐清香、細嫩、醇美、爽口。是微甜的,沒有石膏味道,由于地處云貴高原,海拔1200米以上,氣溫比較低,一般是在頭天晚上八點左右就黃豆用冷水泡,黃豆與水的比例是1:1.5—2。
第二天上午就可以磨豆漿了,磨豆漿過去是用石磨來磨漿,現在基本上是采用打漿機,很快就完成磨漿這道工序。豆漿磨好后,打漿機打的豆漿直接放在大鐵鍋中煮沸,如果是石磨磨的豆漿還需要用沙布過濾,過去過濾的方法是用棕鋪在竹筐里面進行過濾,這種方法過濾的豆漿比較細,制作的豆腐質量比較好,過濾的豆漿再進行煮沸,再把豆漿舀進大缸或者大鍋內,往豆漿里均勻灑入準備好的酸湯,一般加入酸湯后很快豆漿中的蛋白質就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