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學老師,我最高的時候一個月沒有超過1萬塊錢,最低的時候到手工資1428元。大學老師不僅是有工資一份收入的,做科研項目也是有收入的,并且大學老師在閑暇的時間可以寫書出版,也是有收入的,至于大學老師為什么看上去很有錢,我想主要有兩點原因。
1、大學老師每個月工資也沒多少,為什么看上去很有錢?
我是一名大學老師,我最高的時候一個月沒有超過1萬塊錢,最低的時候到手工資1428元。我是一名在編教學崗教師,每周平均10-12課時,這里面并不包括對學生校園活動、實習、畢業論文指導等時間,另外兩個大頭就是備課和科研的時間還沒算進去。大概情況是這樣,其實高校教師的工作常態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隱形工作量,我們院長的工作科研工作量就很大,所以決定12點錢睡覺就是在“犯罪”,這是高校教師的一種基本狀態。
備課對于我來說,課堂上一小時內容的輸出基本備課時間要在4-8小時,如果是科研就沒有辦法計算時間,很多時候可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可是論文沒憋出來,或者憋出來沒發出去也很讓人頭疼,至于大學老師為什么看上去很有錢,我想主要有兩點原因:1.大學老師不僅是有工資一份收入的,做科研項目也是有收入的,并且大學老師在閑暇的時間可以寫書出版,也是有收入的。
2、一本大學老師副教授,收入怎樣?
通過實際接觸的大學教授、副教授來看,不同層次的大學,不同學科的收入差別還是比較大,記得碩士導師(某中部省份985經管類教授)說一年到手收入12萬元,他同時還是市直部門一把手一年收入18萬元。給我們上課的某副教授說一年收入7萬元左右,記得他說他周末剛給某上市公司做了一天半的培訓,給了4500元的課酬,快抵上他一個月工資了,
不過這有些年頭了,這里說的是學校給他們收入,至于說學校之外收入就要看個人的活動能力了,該副教授現在早已成為教授,現在是3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博士導師是院長,同時還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具體多少工資不知道,但是每年都能拉回不少國家級課題,單個課題經費都在30萬元以上,對于經管類來說算是不少了,基本都是抽最貴的煙,喝最高股價的酒,不過也可能是送的,不得而知,
工作后,記得組織一次青年干部培訓,從當地985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請了一位教授講領導力課程,培訓一天,我特地問了一天的課酬是2萬元,該教授說他很忙,經常接受很多企業邀請去做培訓。博士同學基本都去高校當老師了,少部分去了西部地區的985,但是留在中東部大多去了省屬一本或二本院校,省屬一本或二本待遇差別不是太大,
和我關系要好的一哥們留在了當地省屬一本高校,據他說他們學院院長大概一年12萬元,如果是教授大概10萬元,副教授6/7萬元,他本人現在是副教授,每月到手差不多5千,加上課酬,另外給MBA上課(看來MBA成了不少高校創收來源,課酬較高),加上部分課題經費一年全部算上10多萬,不過不錯的是,趕上了學校最后一批集資建房,房價那是相當的低啊而且有產權。
其他的大多數同學和他差不多,只不過沒有集資房,不過這哥們講了一個很有趣的事情,他說他結婚的時候,有一副教授給他送禮送的不是錢,而是當地超市卡,詭異的是卡還是被用過的,比如一張500的卡,這位副教授只打算送300,那么卡就用掉了200.當時聽到這件事情后覺得特別驚詫莫名,這哥們后來解釋說,這些副教授由于學歷或科研能力受限,基本只能靠工資和上課課酬,也很難在外面弄到啥業務,一年就幾萬塊錢,一家老小的開支就靠他(們),生活壓力很大可以理解。
當然還有我碩士同學去了三本,現在基本也是副教授了,但一年全部收入也就不超過6萬元,整體來說,不同層次的大學、不同學科的教授收入差別真的很大,我老婆學理工科,明顯感覺理工老師要財大氣粗一些,不少都在外面給企業做技術顧問、聯合研發之類的事情,一年隨便一忽悠,也能搞個上百萬的項目經費。但大多數還是和我同學一樣屬于一本或二本的普通老師,主要的工作就是教學科研,基本去外面兼職都比較難,記得有次我所在公司要做一個課題,需要找一家高校聯合申報,本來計劃借用哥們的高校申報,結果公司領導說不行,必須找985高校或者財經院校,結果合作泡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