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留守荊州的就是關羽,因此,對于后來諸葛亮弛援西川時安排關羽駐守荊州絕不是心血來潮。于是,在關羽全力攻擊襄陽時,呂蒙偷襲荊州得手,使關羽落入兵敗被殺的境地,劉備徹底失去了荊州,關羽失掉荊州,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正當關羽志得意滿之時,卻傳來了荊州失守的消息,原來,在關羽主力都派遣到前線北伐之時,呂蒙卻乘機襲擊江陵,關羽最終敗走麥城,荊州從此淪陷,而劉備為給關羽報仇發動夷陵之戰又遭遇慘敗,蜀漢因此徹底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因此很多人認為關羽是葬送蜀漢的千古罪人。
1、關羽丟掉荊州,該把責任推給關羽一人嗎?
關羽發動樊襄戰役,初期取得很大勝利,擒于禁,斬龐德,將曹仁圍困于襄陽,史稱關羽“威震華夏”,曹操都被關羽打懵了,準備遷都跑路。正當關羽志得意滿之時,卻傳來了荊州失守的消息,原來,在關羽主力都派遣到前線北伐之時,呂蒙卻乘機襲擊江陵,關羽最終敗走麥城,荊州從此淪陷,而劉備為給關羽報仇發動夷陵之戰又遭遇慘敗,蜀漢因此徹底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因此很多人認為關羽是葬送蜀漢的千古罪人,
荊州失守真的是關羽的責任么?失荊州真的因為大意么?筆者以為,荊州失守并非關羽的責任,真正應該為荊州失守負責的應該是劉備和諸葛亮,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劉備與諸葛亮不及時補救,荊州其實無論換誰都守不住,那么這樣說的依據是什么呢?諸葛亮考慮不周首先說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到“東和孫權”與“跨有荊、益”本身就是自相矛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完全把孫權當做制衡曹操的一枚棋子,一味的利用孫權,卻沒有給孫權相應的利益,別說孫權也算一代雄主,只要不是傻子,誰愿意一直被諸葛亮當槍使,為諸葛亮做嫁衣?荊州對于劉備集團很重要,但是對于孫權集團更重要,荊州在劉備手上,那么長江上流就在劉備手上,長江上流在劉備手上,那么劉備隨時可以順江而下襲取江東,東吳沒有荊州,相當于蜀漢沒有漢中,雖然劉備是盟友,但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劉備這幾年發展一日千里,甚至能夠在正面戰場數次擊敗敗曹操,對此,孫權可是寢食難安呀,
要真正做到“東和孫權”除非主動讓出荊州,而這又與“跨有荊、益”相矛盾,不讓荊州,孫權憑什么要和劉備聯合?諸葛亮顯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隆中對這個致命的漏洞從一開始就為呂蒙襲取荊州埋下了伏筆。假如諸葛亮能夠及時調整戰略,說服劉備將荊州讓給孫權,以鞏固與東吳的同盟關系,之后劉備集中兵力進攻魏國關中、隴西地區,也許還真有希望一統天下,其實諸葛亮、姜維北伐,一直試圖奪取魏國關中、隴西地區,只是這個時候形勢已經與當年大不相同,諸葛亮、姜維時期魏國的國力強大,而蜀漢國力太弱了,已經無力爭奪關中、隴西,
劉備用人不當再說劉備,劉備雖說大體上還算是知人善任,看人眼光很準,但是劉備也有任人唯親,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劉備任命糜芳為南郡太守,鎮守荊州戰略要地江陵,當呂蒙白衣渡江之時,糜芳卻不戰而降,這直接導致了江陵淪陷,成為關羽敗走麥城的導火索,糜芳當時可謂皇親國戚,他是劉備的小舅子,糜芳本人沒什么才能,但是靠著糜夫人的關系,深受劉備重用。
其實江陵易守難攻,當初周瑜打江陵也是損兵折將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還借用了張飛協助,關羽絕北道,自己也身受重傷,以優勢兵力用了一年時間這才奪取江陵孤城,假如糜芳不投降,呂蒙一時半會根本無法攻克江陵,而江陵與襄陽不過一江之隔,實際上關羽很快就能從襄陽渡江救援江陵,此時與江陵守軍里應外合夾擊吳軍,呂蒙不僅無法奪取荊州,而且還會遭到慘敗。
2、關羽荊州被斬,劉備為何沒有相救,你們怎么看?
關羽攻打襄陽是他自己的主意,但實質上,這是得到劉備授意的,襄陽是一個戰略樞紐地區,占領了襄陽,可以直逼宛城、洛陽等地,這和《隆中對》中所說的從南路進攻中原的部署相一致。但關羽攻打襄陽,不是因為要威脅中原,而是因為劉備占領了漢中,從漢中那里,有一條漢水順流向東,可以直接到達荊州,十分方便,而漢水流經之處,襄陽是關鍵節點。
拿下這里,就等于打通了漢中和荊州之間的一個便捷通道,實現更緊密的“跨有荊益”,穩固勢力,說到底,在劉備眼里,占地盤還是比恢復漢室重要。但不管怎樣,由于襄陽是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所以至少從表面上看去,劉備還是在聯盟框架內打擊曹操,他沒有意識到的是,這時孫權對他和曹操的態度都發生了變化,前面我們提到,劉備占領益州后,孫權已經把他看作最大的威脅,而且由于遠走益州,劉備可以避開曹操的鋒芒,把軍事壓力都推到了距離曹操更近的孫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