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鯀禹父子“堵”與“疏”的抗洪探索相傳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堯在位的時候,我國的中原大地上發生過一次特別大的洪水。遠古時期的鯀和禹他們父子領導人們抗擊洪水的歷史,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治理洪水的艱苦卓絕的斗爭過程,表現出我們的先祖治理洪水的執著的信念,及前仆后繼、不屈不撓的偉大斗爭精神。
1、襄陽、洛陽和九江,城市的實際情況如何?
謝邀!題主的問題表述不太通順,但這個話題很有意思。一般來說,我們進行城市對比,都會較為宏觀,比如:行政因素(級別、人口、面積);社會因素(經濟、交通、教育、城建等);發展因素(預期、規劃等)1.行政因素襄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地級市,人口605萬,面積1.97萬平方公里,下轄3個區、3個縣級市、3個縣,
洛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地級市,人口680萬,面積1.52萬平方公里,下轄6個區、1個縣級市、8個縣。九江:地級市,人口487萬,面積1.88萬平方公里,下轄3個區、7個縣、3個縣級市,綜上來講,洛陽>襄陽>九江2.社會因素襄陽:2017年GDP4064億,湖北省第2;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擁有火車站襄陽站、襄陽東站、襄陽東津站、棗陽站等,劉集機場;大學湖北文理學院、文理學院理工學院等;洛陽:2017GDP4400億,河南省第2;是十三朝古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洛陽站、洛陽龍門站、洛陽東站,洛陽北郊機場;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師范學院等7所大學。
九江:2017GDP2413億,江西省第3;贛、鄂、皖、湘四省交界處,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門”之稱,擁有九江站、廬山站、九江南站、九江廬山機場,大學九江學院、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等。綜上來講:洛陽>襄陽>九江,3.發展因素襄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能源汽車基地、國際現代農業示范區、漢十高鐵、鄭萬高鐵、呼南高鐵、襄常高鐵。
洛陽:洛陽地鐵、全國重要的現代裝備制造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鄭萬高鐵、寧西高鐵、呼南高鐵、南駐阜高鐵,九江:區域航運中心、綠色智造基地、宜居山江湖城、轉型發展示范,京九高鐵綜上所述,洛陽>襄陽>九江以上,總體來講,洛陽和襄陽勢均力敵,發展可期,九江與前兩者差距較大。大家可給出你的答案,拒絕地域黑,客觀分析,
2、古代是怎么抗洪的?
大家好!我是勤學好文。我愿意和大家分享關于“古代是怎么抗洪的?”問題我認為回答好這一問題的關鍵,是一定要講明白古人“怎么抗”的,我們國家國土幅員廣大,水系眾多,洪水災害頻繁。所以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抗擊洪災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在古代眾多的抗洪事例中,我想介紹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加以說明。一.鯀禹父子“堵”與“疏”的抗洪探索相傳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堯在位的時候,我國的中原大地上發生過一次特別大的洪水,
洪水淹沒了土地,沖毀了莊稼,房屋倒塌,人死牲亡,到處是白茫茫的水波,活著的人紛紛跑到丘陵或山上去避難。于是堯命令鯀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鯀采用息壤來堵塞洪水,他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后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還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然后征求大臣們的意見,讓大家推薦治水的人才,大臣們都推薦禹(鯀的兒子),
舜就派禹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還派了伯益和后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四天,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他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實際考察,他吸取了父親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大禹治水過程中,和人民在一起勞動,三過家門而不入,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筑室而居,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