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起來有些尷尬了,湖北往南,也就是接近湖南的地方的人和湖南人一樣普通喜歡吃辣,我就是湖北人,住在和湖南僅一江之隔的監利,這邊的湖北人和湖南人的飲食幾乎無二,喜辣重口味,當然是指大多數。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湖北人,我不知道這話從何說起,吃早餐叫過早,可能是湖北很多地方的叫法。
1、湖北人吃烤紅薯一定要用勺子嗎?為什么?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湖北人,我不知道這話從何說起。我從小吃過的烤紅薯,并不是像現在大街上那種拉著烤爐烤的,那時候就是在灶堂口把燒過飯后的余燼扒開,然后把紅薯放進去。那余燼雖然沒有明火,但還是通紅通紅的,溫度很高,紅薯放進去了,只有耐心等候。有時候出去玩忘記了,等到想起來,趕緊去灶門口扒開,喲,好香啊!灶里燒的紅薯真是出奇的香,
那時候奶奶最喜歡說,都快要香破鼻子了。紅薯拿在手上,因為很燙,趕緊在手上挪來挪去,口里還吹著氣,巴不得快點吃進嘴里,哪里還會用什么勺子。那紅薯烤好了,皮都是焦黃脆香的,就是那樣連皮帶肉全吃了,紅薯幫助我們度過了饑荒,也增加了身體的營養,現在回憶起來,都感覺是一種美味。如果今天有人用勺子吃紅薯,說明吃的優雅了,吃的精細了,
2、湖北人是什么體質?平時飲食吃辣椒多么?
這個說起來有些尷尬了,湖北往南,也就是接近湖南的地方的人和湖南人一樣普通喜歡吃辣,我就是湖北人,住在和湖南僅一江之隔的監利,這邊的湖北人和湖南人的飲食幾乎無二,喜辣重口味,當然是指大多數!而在襄樊這些接近河南的地方又喜歡吃清淡,喜面食!武漢人的飲食又普通帶甜,去武漢出差有幸見識過,最有名的熱干面也是甜的,吃飯時發現鯽魚也放了糖,很少有很辣的菜,這口味似乎又偏向廣東!比如一下湖北的飲食,就是口味沒有統一,隨著別人的口味而變化,可能也是八大菜系沒有鄂菜的主要原因吧。
3、為什么湖北人吃早餐,要叫過早?其他地方還有什么叫法?
謝邀!吃早餐叫過早,可能是湖北很多地方的叫法,我的家鄉也不例外。不過一般情況下,自己一家人吃飯,還是說吃早飯,什么情況下叫過早呢?在早些年,至少從我記事的時候起,往往是家里來了稀客,小住幾日。早上主人弄上油條,雞蛋,米花,糯米酒,檔次更高點的可能還有買來的酥餅點心之類,總是滿滿一大碗端上桌子,讓客人享用。
客人過早的時候,我們小孩子就早已被支開,媽媽總是把鍋里剩下的湯放點白糖,讓我們躲到別處喝,那真解不了饞啊!這樣的過早,是不用菜的。再說已經吃下那一大碗,也就足夠飽了,其實,除了過早,也還有過中的說法。那時候的手藝人都是走村串戶,有木匠到家里做兒子結婚的家俱,早上背著斧子來先過早,再簡單吃點飯菜,一般早上不喝酒,
中午飯之前又得泡上油條,米花之類過中,過了中一小會兒就吃午飯,午飯的菜總是盤子碗擺滿桌子。師傅可以多飲幾杯酒,徒弟是萬萬不能的,那時候的人都很“秀氣”(家鄉話,斯文之意),特別是帶了徒弟的師父,吃飯座次坐姿都有講究。不管多好吃的菜,都不能放肆地去享用,有些菜(如香腸之類),不到結工那一天,是很少動筷子的,
除非主人家特別殷實,又特別的盛情難卻,才夾一塊兩塊下酒。其它如裁縫,修房子,打院墻的藝人都是如此,一個過早的話題,之所以說了這么多,一方面是因為話題引起了懷舊,另一方面,是我感覺以前的物質生活條件不好,但鄉風民風總是那樣純樸,人總是那樣樸實。主人可以自己不吃好的,但凡客人藝人來了絕不虧待,今天的過早,已經變得花樣百出。
名字是過早,實際已帶上了許多功利思想,有哥們義氣的朋友,經常已過早為名,喝得酩酊大醉的;有相互利用的關系人群,有些人直接就是“喝早酒”喝出名利,喝出小官來了。小小的過早名堂太多,蕓蕓眾生的過早,不過一碗面條,或一碗餛飩,要么幾個饅頭,一碗稀飯,于鬧市街頭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問題,到底是出入賓館酒樓過早好,還是小攤前的五六元吃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