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把穆宗皇帝名諱記城“朱載垕”的文獻是晚明重臣朱國楨的《皇明大政記》中誤將明穆宗之名諱寫作“載垕”,所以后來到了清朝時,修編的《明史》也都參照了這個說法,但是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朱載垕怎么讀,希望對你有幫助:垕明穆宗朱載垕(公元1537年-1572年),明朝第十二位皇帝。
希望對你有幫助:垕明穆宗朱載垕(公元1537年-1572年),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繼位。少年因其母緣故不得父皇寵愛。登基后內憂外患使他關心朝局,對他登基后處理政務有著較大的影響。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但沉迷媚藥,也服這些媚藥助興,導致不理朝政。朱載垕在位6年,病崩,終年36歲。廟號穆宗,謚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
2、明穆宗皇帝叫什么名字明穆宗是一個存在感相對比極低的明朝皇帝,依《明史·穆宗本紀》而認定為“載垕”,其實這是后世的筆誤。明穆宗名諱第三個字不可能是‘垕’,為什么呢?因為朱載垕另有其人,他是明朝的齊東王,乃是皇室宗親,明朝皇室又怎么可能允許讓皇帝與藩王撞名呢?在嘉靖、隆慶年間的史料中,明穆宗的真實名諱實為“朱載坖(jì)”,《明實錄》明確記載,“上命皇第三子名載坖,第四子名載圳”。沒有繼位以前,朱載坖還是裕王,而他這一派的大臣陳以勤在為朱載坖辯護時也提到:“乃生而命名,從元從土,若曰首出九域,君意也,”并且鄰國朝鮮所保留的檔案中也記載明穆宗名為“載坖”。那么朱載垕的名字到底是從何而來呢?最早把穆宗皇帝名諱記城“朱載垕”的文獻是晚明重臣朱國楨的《皇明大政記》中誤將明穆宗之名諱寫作“載垕”,所以后來到了清朝時,修編的《明史》也都參照了這個說法,但是這個說法是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