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圍爐而吃曰打邊爐”,打邊爐是廣州的飲食文化之一。所謂“打邊爐”,也就是吃火鍋,但是打邊爐與一般的吃火鍋又是有區別的,廣東人的是“打邊爐”,書面語應該就是別人所說的“火鍋”,現在羊肉邊爐基本取代了狗肉煲,羊肉也是帶皮帶骨,制作方式有滋補羊肉邊爐也有燜羊腩煲式的邊爐。
1、廣東的打邊爐需要什么材料?
邊爐,又稱生鍋,現在通殺叫火鍋。廣式邊爐最早是以開煲狗肉為主,並不是生鍋,燜好的狗肉用沙鍋炭爐邊滾邊食,俗為開煲狗肉,食此邊爐一般是在寒冬夜晚,狗肉必須帶皮帶骨用老姜,陳皮,柱候醬燜之,入沙鍋用炭火滾之,配塘好,生菜,青蒜,加上一杯九江大米,寒風之夜的曖身邊爐是早年的邊爐至尊,現在羊肉邊爐基本取代了狗肉煲,羊肉也是帶皮帶骨,制作方式有滋補羊肉邊爐也有燜羊腩煲式的邊爐。
2、廣東人吃火鍋為什么叫“打邊爐”?
正確的寫法是“搭甂爐”,搭就是湊在一起進行的意思。甂爐就是傳統形態的火鍋,中間下碳的那種,整個的意思就是湊合起來共用甂爐煮食。搭字讀打音是口語中為遷就語音環境而出現的韻尾丟失,不只是搭甂爐,搭電話(線)、搭的(士)、搭工都讀成[打],并且打字還成了中文里的正式寫法了,假如寫本字“搭”反而會被人說你寫錯,
3、廣州的打邊爐和火鍋有什么區別?
過幾天冷空氣又要來了,不知道廣州這次能不能成功入冬呢?在冷冰冰的天氣里,一群人圍在一起吃火鍋是冬日里最舒服的事情了。在廣州,吃火鍋有一個更加獨特又親切的名字,它叫:打邊爐!清代《廣東通志》中曾講到:“冬至圍爐而吃曰打邊爐”,打邊爐是廣州的飲食文化之一,所謂“打邊爐”,也就是吃火鍋,但是打邊爐與一般的吃火鍋又是有區別的:火鍋是坐下來吃的,而打邊爐是站著吃的。
火鍋使用的是金屬器具,中間燒木炭,而打邊爐使用的則是瓦罉,另外打邊爐使用的筷子也是竹制的,而且還特別長,比普通的筷子要長一倍,以便于站立涮食,另有一番風味。不過,“站著吃”雖然很有意思,但這已經很難看到了,現在的廣州人基本上都是坐下來吃的了。大冬天里,大家坐下來,圍在在冒著熱氣的美食前,一邊吃一遍聊,真是溫暖又愜意,
4、都說食在廣東,為什么廣東沒有自己的特色火鍋?
廣東人的是“打邊爐”,書面語應該就是別人所說的“火鍋”。我們廣東人特有的火鍋,大部分都是清淡型的湯底,以健脾去濕為主,通常情況下,我們用的湯底藥材是清補涼,清補涼一般都有薏仁、紅棗、蜜栆、淮山、黨參、北芪、茯苓、茨實、蓮子、百合這些藥材,當然,由于個人愛好,這些材料可增可減。以前每逢節假日,我都會回鄉下幫我姑姑賣干貨,所以知道這些湯底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