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記》是一則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34年旅行,寫有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余萬字游記資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游記下載鏈接:https://pan.baidu.com/s/1VhLYI2Fl-rdVQ0JzBmquQw提取碼:33cj側又一小童傴僂于后,向為老僧所掩耳。自章樓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門東向,門口一梁,自頂斜插于地,如飛虹下垂。由梁側隙中層級而上,高敞空豁。坐頃之,下山。由右麓逾謝公嶺,渡一澗,循澗西行,即靈峰道也
《徐霞客游記》是一則以日記體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學家徐霞客經過34年旅行,寫有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余萬字游記資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了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做出卓有價值的貢獻
3、關于中國山水的詩歌散文山水入詩入文,是中國詩文的傳統,早在《詩經》時代,就不乏山水的影子。什么“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之類,《楚辭》中也有不少關于山水的描述,但都還未形成獨立的山水詩。山水詩第一人應推東晉謝錄運,之后陶淵明再創田園詩,形成了后世影響深遠的山水田園流派,山水詩大有學問,《萬山之月》從文化心理、生命哲學角度闡釋中國山水詩,很值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