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都說現在糧價低,那么你認為小麥、玉米至少漲到多少錢一斤,農民種地積極性才能高。二十年前小麥1.2一斤,二十年前我們的工資是一天幾十塊錢,而現在,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民工,他們的日工資在二百元左右轉悠,甚至有到三百元一天,有眾口難調,現在市面上的有機大米被幾個品牌(柴火大院、十月稻田、福臨門、華潤、稻花香等),占據了大份額市場,現在自己弄的話,只能走批發或者賣給那些大牌廠家收購,這樣價格也上不去。
1、無農藥、無化肥的純有機米,現在市場上賣多少錢一斤?
有機大米價格目前在30-50元一斤,這是超市價格。有機大米普通家庭很難接受,價格太高,只能走高端路線,服務一些中上等家庭,按照現在中國的國情,中上等家庭大約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30-40,關鍵這些家庭吃不吃有機大米,我們不得而知。還有眾口難調,現在市面上的有機大米被幾個品牌(柴火大院、十月稻田、福臨門、華潤、稻花香等),占據了大份額市場,現在自己弄的話,只能走批發或者賣給那些大牌廠家收購,這樣價格也上不去,
2、農民都說現在糧價低,那么你認為小麥、玉米至少漲到多少錢一斤,農民種地積極性才能高?
農民都說現在糧價低,那么你認為小麥、玉米至少漲到多少錢一斤,農民種地積極性才能高?首先的承認,這幾年我國的糧食價格確實比較低,當然這是和14年、15年時的糧食價格歷史高位相對比而言,2019年目前我國包括玉米、小麥、稻谷以及大豆在內的主要糧食作物的市場價格均不及以前。但是,單純的只是提高糧食價格就能夠讓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大增么,其實并不然!我個人并不這樣認為,
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不高真的只是因為糧食價格太低呢?追根溯源,真正的原因還是由于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太少,土地流轉成本又太高,最終導致農民的種植規模太小且最終的收益太低。我們先來看一看去年我國農民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吧,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年年初發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農民人均收入為14600元,明顯低于全國居民人均收入28228元,甚至只有前者的一半左右,而和去年我國外出務工人員年均收入45000元左右,更是差距甚遠。
截止目前,在我國7億農村人口的人的年均收入中,其中的非農業種植收入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比例,也就是說,如今的中國農民收入的提高已經不再依靠傳統的農業種植,不用再仰仗糧食價格了。不久前,我國某權威機構發布的一則報告顯示,近年來,非農收入繼續成為中國農民增收的最大貢獻因素,其中全年工資性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增加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近70%,
而在經營凈收入中,農業凈收入增長仍然相對緩慢。即便是農業種植收入而言,如果其想出現明顯的增加,提高糧價并不可取,如果農民的種植收益提高上來了,即便是糧食價格不高又如何?依舊不會影響他們的收益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準。以目前世界農業生產第二大國——美國為例,雖然其糧食價格整體低于我國,但是由于其糧食種植過程中成本低,規模大,在最終的種植收益上,幾乎是笑傲全球的存在,
據了解,2018年美國200萬農民的人均收入為3萬美元以上,相當于20——25萬元人民幣之間。而去年,我國的農民的人均收入不過是1.4萬元多一點,而且還是加上外出務工農民工的高收入之后,所得到的平均水準,如果單純計算那些常年在家務農的農民年收入,肯定會低于1.4萬元每年,由此可見,糧食價格的高低,并不是真正決定農民種植收益以及種植積極性的決定性因素,盲目的提高糧價,不會改變農民的基本遭遇。
3、20多年前小麥1.2元一斤,你回家麥收,現在小麥1.1元一斤,你還回去麥收嗎?
糧食的價格一直是穩中求穩,幾十年了,價格一直在幾毛錢的浮動范圍內,上上下下,幾乎看不出來有浮動,二十年前小麥1.2一斤,二十年前我們的工資是一天幾十塊錢,而現在,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民工,他們的日工資在二百元左右轉悠,甚至有到三百元一天。那么問題來了,麥收時我們要不要回家幫忙收小麥呢?有時候回家收三天小麥,可能收割的小麥最后賣不出請假損失的工資,細算起來確實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