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員會頒布法令,實行余糧征收制度,涉及各種農產品。(2)除大型工業外,國家還宣布中小型工業國有化。(3)在交換方面,政府實行最小商品交易和最大國家分配。(4)實行了在各個階層普及的成年勞動義務制。
6、 蘇聯戰時共產主義 政策和新 經濟 政策的區別?其實沒有那么多區別。戰時共產主義其實是“一切為了前線”。戰時共產主義不是簡單的-2 政策,而是緊急戰爭政策。它需要整個國家,所有的財力、物力、人力絕對為戰爭服務。所以我認為戰時共產主義不存在生產關系、分配等問題。至于新的-2政策,其實和我們改革開放很像。總的來說,國家的發展水平,特別是經濟,還遠遠達不到社會主義國家應該達到的標準,但在社會主義政權已經建立的條件下,還得以有條件的部分恢復資本主義生產的過渡形式發展起來經濟,為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生產資料所有制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并存。(比如經濟的生命線被蘇聯絕對控制,而其他一些國家暫時無法建立,所以依靠資本主義生產。)分配原則以按勞分配和平均分配為主,也有按生產資料分配。至于新的經濟 政策是怎么推廣的,我不太清楚,但肯定花了不少錢。這在《鋼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有所描述。當時甚至有人懷疑這個列寧是不是真的。
7、 蘇聯在新 經濟 政策時是什么制度為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的繁榮經濟并為工業化做準備。New 經濟 政策主要內容如下:(1)在農業上,用定額糧稅代替余糧征收制度,稅后余糧歸農民自己所有,允許農民有限度地租賃土地和雇傭工人;(2)在工業上,將存在各種/123,456,789-2/群雄,從全部沒收私人資本開始實行國家資本主義,采取租界制和租借制兩種形式,允許部分恢復小型私人企業;
新經濟政策of8、羅斯福新政和 蘇聯新 經濟 政策的異同點比較
-0和羅斯福新政都反映了一個問題: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如果生產關系不結合生產力的發展,就會導致生產力的衰落。蘇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雖然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嚴重違背了蘇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造成經濟的衰落和社會矛盾的激化。隨后,新-2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了私有制,廢除了余糧征收制度。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緩和了社會矛盾。
資本主義生產有內在的矛盾: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矛盾。這一基本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經歷周期性危機。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直接原因是兩次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生產力無法被社會消化,即供大于求。此前,資本主義經濟完全由“看不見的手”——市場本身來運作。羅斯福新政強化了“看得見的手”——國家調控的作用。
9、 蘇聯的新 經濟 政策內容是什么New-2政策主要內容如下:(1)在農業上,用定額糧稅代替余糧征收制度,稅后余糧歸農民自己所有,允許農民有限度地租賃土地和雇傭工人;(2)在工業上,將存在各種/123,456,789-2/群雄,從全部沒收私人資本開始實行國家資本主義,采取租界制和租借制兩種形式,允許部分恢復小型私人企業;(3)在流通方面,最初的產品交換改為允許自由貿易,
主要內容:(1)農業:實行糧食稅,稅后余糧歸農民所有;農民被允許以有限的方式租賃土地和雇傭工人。(2)工業:關系國家命脈的重要廠礦經濟仍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經營。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不能興辦的企業,允許國內外資本家經營;恢復私人小企業。(3)流通:允許自由貿易。(4)分配原則:按勞分配。評價意義:(1)新-2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春的危機迅速消失,生產逐步恢復,工農聯盟得到鞏固,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
10、 蘇聯新 經濟 政策的歷史作用new經濟政策-2政策蘇維埃俄國1921年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新經濟 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征收糧食稅,而不是余糧征收制度。農民按照國家規定繳納一定的糧食稅,超過稅額的余糧歸個人,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1922年,政府通過土地法大綱,允許農民在蘇聯的監督下自由使用土地和出租土地以及雇用工人。在流通方面,1921年5月,蘇維埃政權通過了關于交換的法令,宣布實行產品交換。
同時,允許私人在當地進行商業往來。在工業方面,所有關系到國家命脈的重要廠礦經濟仍由國家擁有和經營,允許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不能興辦的企業私人經營。1920年11月,人民委員會頒布租界法令,允許外國資本家在蘇俄經營租界企業或與蘇聯國家組建股份公司,新-2政策的實施,重新建立了正常的工農關系,鞏固了工人階級和農民的聯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的歡迎,使1921年的危機迅速得到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