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已經基本決定了選科,只是糾結于是物化生還是物化地,其實際就是是選生物還是地理。現在我翻閱前幾年的志愿填報書,發現選物化生的專業面很廣,而政史地的面則很窄,三、學好物化地的前提是語文基礎好,歷史政治是大語文的一部分,本組合的專業選擇面還是挺廣的,通過山東教育云服務平臺查詢可以看到,可選專業有33259,足夠考生挑挑選選了。
1、高中選科,選物化政還是物化地?
掃地磚家更傾向于選物化政。從選物理、化學、政治三科來看,你應該是理科成績更高,再從山東省2020年高考錄取情況看,不選物理會被大多數專業限制。再有,理化方向的專業招生人數多,畢業后就業前景更好,工資更高,畢竟理化生能直接帶來效益,用人單位也多。相應的,考研也相對容易一些,招生數量多于文科,選政治專業對考研和考公務員幫助大,無論考研還是考公務員、選調生都離不開政治。
2、我女兒今年高一,選物化地組合,給個建議?
你好!感謝邀請!既然你信任,我也談談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個人不太主張孩子這么早就選擇分科,很多人認為越早分科,孩子的學習壓力越小,選理工科的都是學霸等,這些觀點都是站在應試教育的角度來分析的,或多或少有些功利,如果是學校要求,那也只能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科目,但是文科類的科目不能放棄,最起碼要讓孩子瀏覽式的學習。
我用以下三方面陳述這個觀點的原因:一、高一是孩子蛻變的轉折期,正是從懵懂向有意識學習的時期,也是價值觀確立的最佳時期,歷史,政治等文科科目可以幫助孩子們了解歷史事件,明晰事件中的是非善惡,幫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近現代中國著名的政治家,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等都是十六七歲時大量閱覽歷史哲學書籍,這些文史類的書籍科目讓年輕人的眼界胸襟開闊,成就更大!二、過早分科,看似孩子的學習壓力減輕,實則后患無窮。
理工科重在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沒有價值觀指導的邏輯能力不見得能提升個人素養,反而有時會讓人在另一個極端走的更遠,大學里的幾起殺人案就很能說明問題。兇手的作案手段運用的是高端學科的內容,孩子們的所學成為他們殘害他人的工具,所以少年時期當以教孩子立身成人之道,重文輕理才是正道理。三、學好物化地的前提是語文基礎好,歷史政治是大語文的一部分,
帶高中生的這幾年,發現孩子們普遍語文學的不好,政治歷史不用說,而語文考試中的閱讀理解失分最重,作文中也通常表述不出什么有見地的觀點,基本上是左抄右抄,而這些語文學不好的孩子通常理科也學不好。那些語文學的不錯,對歷史政治興趣頗濃的孩子,物理化學也不差,原因就在于他的理解能力到位,所以,理科的邏輯能理解,
3、女兒高中,選擇物化地,這個組合怎么樣?
理工科專業,要求最多的是必選物理,其次是化學,或者必選物理和化學,幾乎沒有或者很少的專業要求必選生物的。而文史類專業,基本上都不限制選課,所以,選擇了物化地,專業不用愁,以后選擇理工科專業的可能性更大,而地理只是用來提分的科目而已,當然,如果對地理方面的專業非常感興趣,這個組合同樣可以報考,因為地理專業性比較強的專業,對物理的要求還是很高的。
三、選課主要看什么?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選課確實難度很大,不僅要了解自己,還有了解對手;不僅要了解現在,還有規劃好未來,這真的很難為高一的學生,那么選課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1、自己能學的:這是第一位,如果學不了,這個學科再好,也沒有用,比如物理,選擇物理可選專業很多,但是你學不了怎么辦?只能放棄!2、自己想學的:這是第二位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其選一科自己并不想學的學科,學起來非常痛苦,不如選擇一門自己感興趣的學科。
3、競爭小的:新高考實行等級賦分制度,你的競爭對手很重要,選擇了競爭小的,你有優勢的,你就可以做“分子”,而不是“分母”了,在新高考中,競爭小的,不是選考人數少的,而是選考人數多的。4、學校有優勢的: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學科和優勢組合,在高中,老師的作用非常大,選擇一個優秀的老師,能夠幫你解決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