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概念,國際上通行的“中等收入”指的是安居樂業,和國內的小康是一個標準,不是讓你手里端著紅酒,穿著名牌,天天想著出國旅游,那是富裕人群。一般人認為,所謂的中等收入,至少是中產階級吧,是白領階層,是電視上演的,舒服的辦公環境,日常聊的是全球話題,動不動就跨境旅游啥的,誰都不敢把自己往這方面靠。
1、據報道中國中等收入群體達4億人,那中等收入是什么標準?你達標了嗎?
誰敢承認自己是中等收入呀,說這一數據達4億人,真的夠嚇人的。工作不穩定,2018年能賺10萬,不等于2019年能賺10萬,誰敢說自己就成了中等收入了,一般人認為,所謂的中等收入,至少是中產階級吧,是白領階層,是電視上演的,舒服的辦公環境,日常聊的是全球話題,動不動就跨境旅游啥的,誰都不敢把自己往這方面靠。
只是覺得這個數據可能是夸大了,因為老年人很多,小孩子很多,還有那么多農村人口,那么多農民工呢,身體沒保障,如果家里有人要住院,那是非常大的一筆,能返貧的,誰敢輕易說自己就中產了?城里有些人本來是中產,是白領,甚至是金領了,怎奈何他買房了,大幾百萬甚至千萬的,月入5-6萬元,但月供也是大幾萬。每天都活得戰戰兢兢的,保佑工作,保佑身體,哪敢自由舒適地說自己中產了,中等了呀,
2、我國將步入高收入國家,“中等收入”標準已出爐,你達標了嗎?
中國的國情是什么?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底子又薄,東西發展極度不平衡,農村的脫貧攻堅任務剛剛結束,基礎還不牢固。六億多的人月收入僅僅是一千多元錢,就是城鎮退休職工的平均養老金也不到三千元,什么時間已經達到了“‘中等收入’的標準,將步入高收入國家”?說大話不費多么大的勁,吹牛逼的歷史教訓已經忘記了?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確實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就,畢竟還是在發展過程中,遠遠還沒有達到中等收入的國家的水平。
少數的所謂專家學者不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呆在書齋里口無遮攔,發表些不負責任的言論,令人不恥,放眼望去,城鄉居民窮則思變,尤其是廣大的農民,六七十歲的老人仍然耕作在田間地頭,難道Te們不知道還是不懂得歇著好?不就是為了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孩子們都外出打工賺錢,留下一老一少就是目前農村的風景,如果真正達到了中等收入的水平,農村就不會產生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普遍社會現象,
任重而道遠,還需全國人民團結一心跟黨走,努力奮斗。展望未來,有可能在可預見的那一天實現這一宏偉的目標,到那時,國強民富,任何覬覦我大中華的敵對勢力,正如偉人所講:“蚍蜉撼樹談何易\
中國的事情要說復雜還真復雜,要說簡單也并不復雜。前國家財政部長曾在央視訪談節目中陳言,只要把中國所有的一老一少的問題解決好了,所有復雜問題迎刃而解,這一老就是老人的生老病死,一少就是孩子們的入托、上學全部免費,剩下的中間人才能輕裝上陣,無憂無慮開展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建設,目前中國普通人的收入遠遠還沒有達到中等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