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怎么做才好吃?謝謝小秘書。全程純手工完成的,加上炊事員日積月累的經驗,對和面的手法、堿的用量、醒面的時間、蒸制的時間,把控得相當嫻熟,做出來的饅頭必定好吃,下面分享一下如何做好吃柔軟的烙饃,做出來的饅頭才有勁道,口感扎實,層層相扣,而且不會有酸味。
1、烙饃怎么做才好吃?
你好!我是楚香村,一個愛生活愛美食的寶媽!雖然我的故鄉主產水稻,但是烙饃對我來說并不陌生,夏季吃的多一些,薄薄的軟軟的烙饃卷上各種辣椒菜最好吃,再來一碗綠豆粥,晚飯就是這么解決的,一不小心還撐到了。前幾天去外地看父母,媽媽還專門做了烙饃吃,已經好幾年沒吃過了,咬一口又是童年的味道,烙饃沒有味道,不放油不放鹽,光用面粉就可以了。
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很多人做的太干太硬了,卷菜的時候很容易碎,咬一口還掉渣,這就不好吃了,下面分享一下如何做好吃柔軟的烙饃。步驟一:把適量的面粉倒入盆中,用四十度左右的溫水來和面,水量是面粉的一半,將熱水慢慢倒入面粉中,并用筷子不停的攪拌,拌到沒有干面粉時下手揉成一個光滑面團。蓋上蓋子餳面二十分鐘,步驟二:把餳好的面團取出來,撒上少許的干面粉揉成一個光滑的面團,在面團中間掏開,雙手不停的轉動,扯斷后就成了一個長條。
步驟三:將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劑子,撒上少許干面粉,把劑子搟成一個很薄很圓的大面皮,直徑三十公分左右,厚度和餃子皮差不多,甚至還要薄一些,步驟四:把平底鍋或電餅鐺預熱,放入面皮煎制,面皮中產生小氣泡時翻一面,等面皮呈透明色即可。小貼士:烙饃的面粉要求不高,不過追求有嚼勁的口感最好選用高筋面粉,為了烙饃口感更軟,放涼后也不會變硬,最好用溫水和面,也可以用半燙面的方法來和面,冷水和面,烙饃放涼后會變硬。
2、饅頭怎么做才好吃?謝謝小秘書?
饅頭怎么做才好吃?謝謝小秘書!要饅頭做得好吃,關鍵還是發面,面一定要充分發起來。上鍋蒸時要開大火,一鼓作氣,中途不能停下來或隨意揭開鍋察看,使其跑氣漏氣,俗話說:一氣兒的熱蒸饃,一氣兒的熱包子,就是這個道理。蒸饅頭的步驟如下:一,發面:取1000克面粉,放入不銹鋼盆內,加入安琪酵母粉10克,用30—35度的溫水徐徐倒入盆內,邊倒水邊用筷子攪拌,成絮狀后,用手揉成面團,直到面光手光盆光,給盆底撒適量干面粉,將揉好的面團放在干面粉上,以防面團膨發后粘連不好取出,
用洗凈擰干的濕布把面團蓋好。把面盆兒整個放在盛有50—60度左右熱水的蒸鍋上,不要使水接觸到盆底,蓋上鍋蓋,這樣,一般30—40分鐘就可以發大到2倍以上。二,做饅頭:給面板上撒適量干面粉,將盆內發酵好的面團取出,放在撒有面粉的案板上,經過反復揉搓,把揉光的面團揉成圓形長條,用刀切成均等的面劑子,將一個一個面劑子反復揉緊揉光,團成饅頭樣子,最后給饅頭頂上嗆上少許面粉,再把饅頭快速搓隆起來,光滑又緊致的生饅頭就做好了。
3、怎么做饅頭?
饅頭,在北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食,幾乎家家都會吃,家家都會做,在我看來一共有兩種做法,主要在和面上講究,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要想做好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就是一個非常喜歡吃饅頭的人,只要有饅頭的時候就絕對不吃米飯,包括我的家人也是一樣,我想這可能是和我家從小的生活習慣有關吧,那時候家里都是奶奶在做飯,一般的奶奶做什么我們就吃什么,對于主食這方面,奶奶喜歡吃饅頭,所以我們家里的餐桌上主食總是饅頭,我是一個吃飯不挑剔的人,從小又和奶奶一起長大,所以也就喜歡上吃饅頭,記得那個時候總是在奶奶發面的時候在一邊看,以來二去的也就學會了,后來奶奶去世了,我也就學著奶奶當時的做法嘗試著自己做了起來,經過不斷的摸索感覺效果還不錯,今天拿來分享一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好了話不多說了,看菜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