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是河北省利稅大戶,經濟支柱,加上京津冀一體化政策影響,因此,最近幾年河北省GDP排名跌出了全國前十名行列。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和河北五省污染源數量占全國總數的52.94%,這種現象怎么解釋呢,廣州、深圳、佛山;江蘇省占三個,廣東、江蘇、山東、浙江,還有第九位的河北省。
1、全國前50強城市,華北的河北省,為何總計占了2個城市?
北方強市本來就不多,河北在北方來說也不算強省,只有兩個城市入圍并不奇怪。河北是一個輸出大省,環繞著兩個直轄市,能源輸出就不說了,但凡有個大會或者重要賽事,河北部分污染類企業停工停產是肯定的。人才就更是如此了,守著跟前兩個經濟強市,但凡有實力有自信的,誰不想去闖蕩一番?投資也一樣道理,明知道京津機會多,當然會把資金流動性拿到有機會的地方去釋放,
從地理位置來說,北邊遼寧是工業大省,由沈陽和大連在,人口很少流向河北。南邊河南因為鄭州崛起,人口也在高速回流,山東更是百強市頭號大戶,有人口流出也是京津和江蘇,沒幾個去河北的。西邊山西也是個輸出大省,而且還隔著太行山,東邊雖然有海,但除了唐山能夠充分利用海港資源以外,其他也就秦皇島能搞點旅游,外地人有誰知道滄州也是沿海城市?所以河北這樣看似地理位置優越,能源豐富,然而能有多大空間給自己充分發揮?從整體實力來說,唐山和石家莊遙遙領先,保定底子不錯,但是近些年來有實力跟石家莊競爭資源嗎?就連石家莊的多項人均數據還低于全國平均值,其他城市可想而知。
2、全國污染源公布:廣東、浙江等五省占52.94%,該怎樣解釋?
今天(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通過普查,一是摸清了全國各類污染源基本情況,各類污染源的數量、結構和分布狀況。二是掌握了各類污染物產生、排放與處理情況,三是健全了重點污染源檔案和污染源信息數據庫。全國普查對象數量358.32萬個(不含移動源),普查對象在東部地區分布數量較多,從東部向西部逐漸減少。
而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和河北五省污染源數量占全國總數的52.94%,這種現象怎么解釋呢?首先,我們看一下,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和河北五省,這五個省都分布我國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涵蓋了我國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帶,都是我國經濟強省,當然河北省經濟稍顯遜色。經濟落后的地方,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肯定不會太多,環境相對優良,而經濟發達地方各類污染源數量肯定會較多,這是必然的,
就跟人一樣,什么工作也不干,工作肯定不會范錯誤;反而工作能力強的,卻經常挨領的導批,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呢。同樣道理,GDP生產總值上去了,肯定會帶來相應的問題,比如環境污染、PM2.5值過高、空氣質量不好等等,我們看一下2018年,我國三十一個行政區域中GDP生產總值排名的情況:看上圖,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各行政區域中,排名前四位的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還有第九位的河北省。
經濟強弱,是用實力來說話的,為什么西部地區污染源數量少呢?我們看排名也知道,西部各省GDP排名比較靠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這就是污染源數量少的原因。2019年,我國GDP生產總值高度約100萬億人民幣,世界排名第二位,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大關,我們看一下,2019年我國三十一個行政區域GDP排名情況。
看上圖,排名前四位的依然沒有變化:第一名:廣東省,GDP生產總值為107671.07億元,占我國GDP生產總值的10.77%;第二名:江蘇省,GDP生產總值為99631.52億元,占我國GDP生產總值的9.96%;第三名:山東省,GDP生產總值為71067.50億元,占我國GDP生產總值的7.11%;第四名:浙江省,GDP生產總值為62352.00億元,占我國GDP生產總值的6.24%;河北省有點經濟下滑趨勢,排名第三十位,GDP生產總值為35104.50億元,中我國GDP生產總值的3.51%;主要原因是,離首都太近,為了保證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環境達標問題,限產減排,河北做出很大犧牲,經濟發展受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