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淵源于黃河長江流域之中華正統(tǒng)。我本人是湖南人,我來談談湖北人和湖南人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總的來說湖南人性格比較冷,現實,狠些,湖北人較波辣,有包容性,柔和一點,也有些讓人難以琢磨,“十年淹九水”的湖北,以水為盛,楚人賴以驕傲的祖宗之一莊王曾說自己“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說明了湖北人之狂妄自負心態(tài)。
1、湖北十堰有哪些名人?
深山里走出來的書法家——衛(wèi)言兵衛(wèi)言兵先生1961年出生于十堰市鄖縣譚山鎮(zhèn),比鄰河南淅川,是一個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物產豐富的好地方,享譽海內外的米黃玉,主產地就是鄖縣譚山鎮(zhèn)。衛(wèi)言兵先生四十多年來,當過兵、做過工、下過海、從過政,無論什么時候,他總不忘寫寫畫畫,筆耕不輟。他的書法作品,一開始并不被人看好,但衛(wèi)先生總是在不斷地寫、寫,不停地總結和提高,
別人娛樂時他在寫,別人休息時他在寫,別人旅游時他在寫,衛(wèi)先生以苦行僧一般的意志,在書法道路上堅持著他的理想。他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草紙練字五百萬,春夏秋冬不釋卷,功夫不負有心人。衛(wèi)先生的書法作品先后在“蘭亭杯”等全國書法大賽中,獲得幾十個金、銀銅獎杯,衛(wèi)先生的作品,曾參加過釣魚臺國賓館、人民大會堂、港澳臺、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等地的巡回展出。
他撰寫的“寫字歌”、“百福詞語”、“十二生肖”等,深得人民群眾喜愛,許多內容被編入《中外哲理名言》和《感恩論語》,同時,他也獲得了“第四屆中華脊梁杰出人物”、“當代著名書法家”、“中國書畫五百強”等五十多項榮譽。自2008年至2016年,衛(wèi)先生用毛筆書寫《中國書法大字典》、《新華字典》及臨摹各類名貼,累計保存11.6萬張,創(chuàng)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紀錄“保存自書書法習作數量之最”衛(wèi)言兵先生,現任中國藝術家協(xié)會常任理事、中華書畫學會副主席、北京慧源書畫院院長、清華大學書畫藝術院名譽教授、寶言書院院主,是中國書畫藝術促進會命名的著名書法家,
2、湖南人和湖北人怎么區(qū)分?
我本人是湖南人,我來談談湖北人和湖南人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湖南和湖北同屬一個楚,同飲一江水,同在一湖旁,互相稱兄弟、半個老鄉(xiāng),都屬于楚文化的分支,但其實彼此之間各方面差別都非常大,湖北人較圓滑,精明,會做生意。湖南人性格剛強,固執(zhí)比較自大,說得不好聽就是有點夾生,但性耿直,就算打不過也要打,有狠勁,吃得苦,霸得蠻,
湖北人要精些,碰到強敵會轉彎,“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就是這個意思。湖北和湖南人性情都比較急爆,愛吃辣好斗狠,湖南人吃的是干辣,不愛喝湯。湖北人特愛喝湯,面食多一些,湖南人相對說,更好面子,愛享受就算窮得只有10塊錢也要穿得很體面。而湖北人比較愛賺錢,精打細算,湖南人不愛多說多話,說一不二,湖北人愛侃,說得多做得少。
總的來說湖南人性格比較冷,現實,狠些,湖北人較波辣,有包容性,柔和一點,也有些讓人難以琢磨,湖南人刀剛火辣的性格特征十分鮮明,湖南人能說會道,語言豐富得像個雜貨鋪,向來有“湖南地出金,十里不同音”的說法。自宋以降,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重心南移,湖南也歷經幾次大的移民,他們與先秦湘楚先民們一起,歷經楚文化的激蕩以及中原文化等的洗練,創(chuàng)造出了湖湘文化,
宋代中國四大書院,湖南就獨占其二(長沙岳麓書院、衡陽石鼓書院)。自此,湖湘教育逐漸居于中國前列,風氣愈盛,至近代湖南人創(chuàng)造了“中興將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國近代史由湘人寫就”、“湖南人材半國中”、“無湘不成軍”等的盛況,湖南騾子精神:吃得苦,霸得蠻,舍得死,不服降。湖北人淵源于黃河長江流域之中華正統(tǒng),
鼎盛于春秋戰(zhàn)國之楚。衰弱于始皇帝的征服,湖北的湖泊數量為中國之最,所以,湖北人愛吃魚,尤以鯧魚為名。“十年淹九水”的湖北,以水為盛,湖北人以水為鄰,與水抗爭,在治水中也有了“水”的性格,水之浩浩淼淼,水之坦坦蕩蕩,水之浪漫靈動或靜謐閑適,水之知進識退,水之洶涌澎湃,以至水之桀驁不馴,無不在湖北人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