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不會游泳的從來不去游泳,會游泳的經常去游泳,當然會游泳的危險就比不會游泳的可能性大一些。拋開孩子的感受,我絕對支持你讓孩子學游泳,從教師的角度講,我反對你送孩子學游泳,為什么呢,你家的孩子“很抗拒”,足以說明她對游泳沒興趣,這件事應該辯證的去看,應該說這種說法不對,會游泳的怎么會淹死呢。
1、想讓孩子暑假學游泳,但好多人都說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瞬間哆嗦,該怎么辦?
這件事應該辯證的去看,應該說這種說法不對,會游泳的怎么會淹死呢?意思是說,不會游泳的從來不去游泳,會游泳的經常去游泳,當然會游泳的危險就比不會游泳的可能性大一些。不知你是哪里的?海邊?農村還是城市?俗話說得好:技多不壓人!海邊,為了安全,都有海水浴場,去海水浴場,給孩子買個游泳圈,等學會了就不用了,在農村,就應該注意了,不了解情況的水庫和池塘千萬不能去,水庫和池塘年久失修,里面的情況都不了解,不能隨便下去!有一年夏天一個星期天,我代的初中二年級學生去幫家長干活,地邊上有個老水庫,休息時間,會游泳的都下去了,他不會就在邊上坐著玩水,下去的人都戲弄他,小伙子愛面子,就一咬牙下水了,下去了就再也沒上來[流淚]!后來很多水性好的人下水找也找不到[捂臉],最后就在他下水不遠的地方有一口井,他一下水就掉到井里了[流淚]!所以農村不了解情況的水庫,水塘決不能去!城市的孩子好說,可以給他買一個卡,到游泳館里從淺水區里學起。
2、閨女今年暑假學游泳,被選入游泳隊進行長期訓練,但是她很抗拒。我應該堅持還是放棄?
這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已經有很多人發表了看法,雖然我不懂游泳,但我是一名老師,我想站在老師的角度談談這個問題??鬃釉凇墩撜Z.衛靈公》中提出了一個教育理念,即有教無類,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這是一個很平民化的思想,雖然兩千多年了,但真正體現其價值的時間應該是改革開放之后,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就是孔老夫子想要的結果,
然而,現在有很多家長卻把這一教育理念運用到了興趣教育之中,不管孩子有無稟賦,都要送去學習諸如樂器、跳舞、繪畫一類的東西,結果是既浪費了錢,孩子又什么都沒學到,白白地折磨了孩子幾年。人的一些能力是需要稟賦的,也就是說是天生的,比如音樂、舞蹈、繪畫、運動等,這是誰也無法否定的事實。你的孩子從你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她在游泳上應該是有稟賦的,
拋開孩子的感受,我絕對支持你讓孩子學游泳。但是從教師的角度講,我反對你送孩子學游泳,為什么呢?因為孩子是抗拒的,有人認為孩子小,抗拒無關緊要,但他卻忽視了教育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元素——強迫。不能覺得孩子小,就能把成人的思想強加給她,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王安石在《傷仲永》一文中描述了一個叫方仲永的孩子,五歲之前不曉得世上還有紙和筆,但五歲時突然哭鬧著要紙和筆,父親便從秀才家借來文房四寶,
方仲永一見,便喜笑顏開,拿起筆來,神氣十足地揮筆寫了四句詩:父母恩如山,百事孝為先。比鄰相私睦,猶如月團圓,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方仲永就被人稱為神童了。但短視的父親看到了掙錢的機會,就成天帶著他去拜訪文人學士,以圖賞錢,還讓他在家中接待慕名而來的求詩的人,用詩賣錢,不讓他去學校學習,結果過了幾年后,方仲永變得和平常人沒什么兩樣了。
把成人的思想強加給一個孩子,是因為孩子沒有判斷事物優劣的能力,只能選擇順從,但結果常常會毀了孩子的一生。他還忽視了教育中另一個關乎成敗的要素——興趣,興趣是成就一個人事業的關鍵因素。你家的孩子“很抗拒”,足以說明她對游泳沒興趣,有稟賦而沒興趣,她一定會產生逆反,再加上成人強迫,她的逆反會愈加強烈。只有當孩子具有稟賦又感興趣時,她做的事情才能獲得成功,
舉丁俊暉的例子來做個印證。丁俊暉的父親是做小生意的,但他喜歡斯諾克,當他發現丁俊暉對打斯諾克有稟賦而且興趣很濃厚后,就舍棄一切去培養他,最終讓丁俊暉成為斯諾克世界名將,如果丁俊暉只有稟賦而沒有興趣,恐怕我們就不知道有丁俊暉這么個人了,我們把游泳訓練的辛苦和花費忽略不計,單就孩子“很抗拒”而言,我建議你與其讓孩子覺得痛苦,還不如選項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