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屬于今河南南陽還是湖北襄陽。最后是目前襄陽經濟完勝南陽,襄陽人自我存在感很強,自然看不起南陽,更不會屈尊受南陽管轄,綜上可知,“隆中”一地就在今襄陽城西不遠處,在三國時期,此地確實屬于南陽郡之范圍,東晉史學家寫的《漢晉春秋》說諸葛亮家在南陽的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這里叫隆中。
1、諸葛亮的躬耕地究竟在哪里,是湖北襄陽還是河南南陽?
我的回答:是湖北省襄陽。我的分析: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并且唐代劉禹錫寫的《陋室銘》中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東晉史學家寫的《漢晉春秋》說諸葛亮家在南陽的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這里叫隆中。也就是在東漢末年這個地方歸屬南陽郡管轄,后來經過歷史的演變和行政區劃的劃分,這個位置屬于湖北省襄陽,
并且諸葛亮在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之后,在草廬中給劉備分析當前社會形勢,還有規劃出三國鼎立局面,提出了《隆中對》。諸葛亮的親朋好友和人際關系網大部分都是在襄陽,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自己躬耕于南陽,是因為南陽出現過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諸葛亮希望蜀國后主劉禪能夠繼承劉秀的基業,興復漢室,所以我認為諸葛亮躬耕之地是湖北襄陽。
2、襄陽會劃歸河南,和南陽合并嗎?
目前這種可能性不大,相反的如果按中國重新的去掉地級行政區按五十多個新的行政區劃的話,甚至南陽可能還會歸襄陽管,南陽襄陽及周邊的十堰商洛都屬中原片區語系,在生活習性上有所相近。但因分屬三省管轄,目前的向心力不齊,而且除了襄陽目前經濟在湖北排名第二外,其它地市都較落后,在各省的話語權很小,處于邊緣地帶,單就襄陽南陽而言,盡管倆地有部分相近,但襄陽身為湖北老二,一直以南方人自居,從心理上己把自己歸為了南方體系,當然也不愿意歸為北方的南陽管轄。
同時做為湖北的重點發展城市,湖北也是舉全省力量對襄陽進行了傾斜,湖北也不會放手把辛苦發展的城市劃給河南,最后是目前襄陽經濟完勝南陽,襄陽人自我存在感很強,自然看不起南陽,更不會屈尊受南陽管轄。南陽近幾年發展勢頭也不錯,人口紅利遠遠超過襄陽,這是南陽的優勢,發展順利的話,超過襄陽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當然,如果國家強令劃分,那襄陽歸南陽管也是可能的。
3、“隆中”到底是今河南南陽還是湖北襄陽?
如果不是諸葛孔明,世上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隆中這個地名,諸葛亮畫像(清代南薰殿本)惠劍摹繪之所以有題上的疑問:到底屬于今河南南陽還是湖北襄陽?其實涉及到古今以來行政區劃的變遷。悠悠三國往事,一轉眼已過去近兩千年,兩千年的歷史變遷是很巨大的,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隆中這個地方在兩千年時間里,也經歷了多次政區歸屬的變化。
隆中之地,作為諸葛亮躬耕過的地方,具體位置當是不難確定,就是位于今天襄陽市西邊約二十里的西山中,今天的隆中屬于襄陽無疑。但在歷史上并不是今天這樣,東漢的荊州,下轄八郡,江北四郡:1、南陽,治所為宛(今河南省南陽市)。2、章陵,治所為章陵,3、南郡,治所為江陵。4、江夏,治所為西陵,江南四郡:1、武陵。
2、長沙,3、桂陽。4、零陵,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景元三年(262年)政區圖。諸葛亮躬耕時期的隆中,依然屬于荊州范圍,但是更具體一點,是荊州下轄的江北四郡中,南陽郡下的鄧縣,(在上圖中紅色圈內有隆中之地名,可知其地屬東北的鄧縣。古地名為墨色,今地名為朱色)因此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這個說法是沒錯的,
如果說躬耕于荊州,荊州的底盤太大,具體在哪里還是不好確定。如果說躬耕于鄧縣,鄧縣地名太小,恐不為人知,而躬耕于南陽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其實這里面還有一個考慮,就是南陽在東漢的歷史地位,漢光武帝劉秀,興復漢室,“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就是從南陽起兵的。因此南陽東漢時期號稱“帝鄉”,在東漢一朝可謂盛名僅次于洛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