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荊州交通特別發達,萬噸巨輪直達荊州。亦或者是荊州內涵豐富,我認為荊州該主動走出去招商引資,打擊本地不良作風,扭轉風尖浪口形勢,建設荊州光明未來,滬漢蓉高鐵貫穿荊州,新建的蒙華鐵路在荊州和滬漢蓉高鐵交匯,劉備立劉琦為荊州牧(劉備自己實際掌控),火速吞并了荊州南部的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個郡。
1、你覺得荊州怎么樣?
單從感官上覺得現在的荊州-不值!作為九州之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經過了幾千年的熏陶,本應該成為二線城市。如今卻是GDP不到2000億的城市,有人說荊州是因為分洪區的緣故才沒能大力發展經濟,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七百萬人民群眾豈不是整天生活在“長江水池子”里,這是非常不安全的事情,難道上級不知道么?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是分洪區,那荊州是怎么做到湖北第四大城市的?帶著渾身疼痛的身體居然還能領先湖北省普通地州,難道這是奇葩?亦或者是荊州內涵豐富,我認為荊州該主動走出去招商引資,打擊本地不良作風,扭轉風尖浪口形勢,建設荊州光明未來!。
2、劉備對荊州勢在必得,后來又為何愿意與孫權瓜分荊州?
湘水劃界,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劉備不敢兩面作戰,腹背受敵,雖然有點啰嗦,但這事情還是要追根溯源,從“借荊州”事件(更準確說是借南郡)來說起。赤壁之戰前,荊州一共七個郡,都屬于劉表統轄,曹操南征荊州,劉表正好身故,少子劉琮接任,長子劉琦被排擠。劉琮投降曹操,被遷往青州,曹操追殺劉備,劉備暫居江夏,與劉琦匯合一處,并聯絡孫權,結成同盟,在赤壁之戰擊敗曹操,
曹操北還,仍然占據荊州最北的南陽郡。劉備立劉琦為荊州牧(劉備自己實際掌控),火速吞并了荊州南部的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個郡,周瑜經過苦戰擊敗曹仁,奪下南郡(部分地區仍在曹操掌控中)。至此,曹操占據南陽郡(加小部分南郡)、東吳占據南郡(大部分)、劉備占據荊南四郡,最后的江夏郡劉備、孫權、曹操各占一部分,
就是這樣的格局。隨后就發生了“借南郡”事件,劉備以荊南四郡太偏遠,不利于發展為由,希望向東吳借南郡壯大勢力,候奪取益州后歸還。孫權初時不愿意,在魯肅的勸說下,為了孫劉同盟而同意,于是,劉備擁有了南郡“使用權”。隨后,劉備入蜀,爭奪益州,留關羽鎮守南郡(兼領荊南四郡),攻克成都后,孫權要求劉備履行當初的約定歸還南郡。
劉備不肯,說等自己奪下西北涼州以后再歸還,孫權大怒,陳兵荊州邊界。劉備不甘示弱,親自率軍回南郡,大戰一觸即發,偏偏此時,漢中張魯投降曹操,曹操不戰而得漢中,得隴望蜀,派張郃進攻益州。劉備不敢同時和曹操、孫權兩面開戰,只好與孫權和談,以湘水為界,西歸劉備、東歸孫權,即以長沙、桂陽二郡代替南郡歸還東吳,并且完全從江夏郡撤出。
自此,劉備占據南郡(大部分)、武陵郡、零陵郡,孫權占據江夏郡(大部分)、長沙郡、桂陽郡,曹操占據南陽郡、南郡(小部分)、江夏郡(小部分),史稱湘水劃界。孫權于是退兵,劉備回成都督戰,派張飛擊敗張郃,隨后,劉備與曹操開始了為期兩年多的漢中之戰,最終,曹操撤出漢中,劉備奪下漢中后進位漢中王。但是,漢中之戰兩個月后,隨著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意圖奪取曹操控制下的南郡小部分和南陽郡,東吳不甘邊緣化,暗通曹操,派呂蒙白衣渡江奪下江陵(南郡治所),進而控制劉備原有的所有荊州地區,關羽敗走麥城后被擒殺,
3、沙市這個城市怎么樣?
沙市原屬湖北省直管的市一級行政區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湖北省行政區劃大調整的背景下,沙市市與荊州地區合并改稱荊沙市,由此沙市市建制被撤銷,成荊沙市下轄的主城區沙市區,市政府駐沙市區,出于古城建設保護和文化傳承等因素考慮,后經國務院批準荊沙市更名荊州市,自此沙市在地市一級行政區劃的最后痕跡也被抹除。曾經的沙市是全國明星城市、全國衛生城市,是改革開放以來中部地區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受資源條件限制,其工業產業基礎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為輔,活力28、荊江牌暖水瓶、沙松電冰箱等產品曾盛銷一時,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一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