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7月,他寫了小說《虹》,從1927年秋天到1928年夏天,他寫了《蝕》三部曲,大革命失敗后,他開始用茅盾的筆名寫小說,浙江桐鄉,茅盾,男,現代作家,1921年1月,他與沈雁冰、葉圣陶、鄭振鐸等12人在北平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原名沈德鴻,字閆冰。
茅盾,男,現代作家。原名沈德鴻,字閆冰。浙江桐鄉。大革命失敗后,他開始用茅盾的筆名寫小說。從1927年秋天到1928年夏天,他寫了《蝕》三部曲。1928年7月,他寫了小說《虹》。30年代初至1937年,是茅盾創作的收獲階段。在此期間,發表了中篇小說《路》、《牛肚》、長篇小說《子夜》和短篇小說《林家鋪》、《春蠶》、《秋收》、《殘冬》。抗戰時期,他創作了《第一階段的故事》等長篇小說,《山水談》、《白楊禮贊》等散文,小說《腐蝕》、《霜葉紅如二月花》、清明節前后的戲劇等。解放戰爭時期,他寫了小說《鍛煉》。他的小說是豐富多彩的文學典范,非常注重作品的時代性和重大主題,能夠反映時代的全景和時代發展的史詩,提供了中國近代社會演變的宏偉歷史畫卷。從辛亥革命到20世紀40年代,中國的社會面貌及其復雜的變化,各階級的生活及其矛盾在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2、許地山簡介許地山,本名贊坤,字帝山。他出生在臺灣省的一個愛國家庭,小時候父親用花生做比喻教育孩子,給許地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寫了一篇文章《花生》,發表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五年級實驗教材第一冊第十五課,以此教育同學。許地山1921年開始寫作時,以羅華生為筆名,勉勵自己做一個花生性格的人,我的祖籍是廣東揭陽。回大陸后定居福建龍溪,1910年中學畢業后,在師范學校和中學當過教師。1921年1月,他與沈雁冰、葉圣陶、鄭振鐸等12人在北平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1922年赴美,進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哲學系學習宗教史和比較研究,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后來,他學習了人類學和民俗學,1927年回國,在燕京大學文學與宗教研究學院任副教授、教授,致力于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