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江南省拆分為安徽、江蘇和上海兩省一市,南京在地理位置上像是凹進了安徽省。答,安徽人口流向最多的城市,就是上海,在暑期用電高峰時,為了保證穩定江蘇的工業用電,安徽很多地方都會限電,首先,因為江蘇和安徽距離很近,也就是地理位置因素,我有一個安徽二波親戚,在老閔行菜場賣熟食。
1、安徽人口都流向哪些城市?您在那里還好嗎?
答,安徽人口流向最多的城市,就是上海。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安徽人,上海中低端的每一個行業,都沾滿了安徽人的心血和汗水。亳州搞中藥,阜陽開黑車,六安賣蔬菜,無為家政設。你問,您那里還好嗎?我答,我掌握的有限情況不太好,安徽人在上海,分三波,30年前為頭波,這波人大多數做實中產階層。
20年前為二波,二波二貨多,有一半靠吃糠成小康,還有一半徹底傷,10年前為三波,三波大都混得低三下四,回皖的料多,留滬的料少。我有一個安徽二波親戚,在老閔行菜場賣熟食,20年的吃苦耐勞,換來了名下兩套房子,也算是扎下根了。對于這個親戚,我見過拿命換錢的,但沒見過如此換法的,倆口子從年初一早上八點,一直干到當年年三十晚上八點,平時,從早上五點出工,到晚上九點收攤是常態,碰到有人要菜早上起的更早。
2、為啥江蘇有這么多安徽人?
首先,因為江蘇和安徽距離很近,也就是地理位置因素,其次,安徽一直被定位為農業省,國家的工業投資份額遠低于江蘇。而且江蘇的開發區數量較多,就業機會更大,所以對于安徽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再次,安徽和江蘇自古為一個省份,蘇南和皖南、蘇中和皖中、蘇北和皖北,其語言、文化、風俗都相近,所以地域差異較小,安徽人能較好地融入當地社會,更有歸屬感。
安徽是資源大省,淮南、淮北都是煤炭基地,每年給江蘇輸送了極大比重的工業用電,而且在暑期用電高峰時,為了保證穩定江蘇的工業用電,安徽很多地方都會限電。此外每當洪澇災害時,為了保護江蘇的工業設施,安徽都是泄洪區,當年的安慶,被譽為“長江五虎”之一,是和上海、南京、重慶、武漢并列的長江流域中心城市,現在只是落魄的三四線城市。
當年的蕪湖,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對外開放口岸之一,是清帝國四大米市之首,被孫中山譽為“長江巨埠,皖之中堅”,但現在的GDP排名放在江蘇卻要倒數,所以,政策資源的不均衡才是造成兩省差異的主要原因,安徽人也不得不離開家鄉前往江浙滬謀生??偠灾?,因為江蘇的大量就業機會,很多安徽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而江蘇的GDP中,接近四分之一都是安徽人的貢獻。
很多人稱南京為“徽京”,因為安徽和江蘇自古就是一個省份(江南省),南京在歷史上很長時期也是安徽的省會,而后來江南省拆分為安徽、江蘇和上海兩省一市,南京在地理位置上像是凹進了安徽省。而且南京和馬鞍山、滁州的關系很密切,這不禁讓很多人再次提起了\
3、為什么很多人說安徽經濟中心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