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正傳,洛陽不是陸渾戎故里洛陽自古以來就屬于中原地區,“戎”是中原地區對西部少數民族的統稱,古時中原把四方成為北狄、西戎、南蠻、東夷,很顯然,陸渾戎的故里怎么會在洛陽。嵩縣留下陸渾這一地名,炎帝時稱伊國,春秋時為陸渾地,漢置陸渾關,晉國戰敗接受秦國的強制性遷徙,也為晉國以后滅掉陸渾戎埋下了禍根,陸渾戎在洛陽生活一百多年便被晉國所滅。
1、洛陽陸渾銀魚怎么樣?
陸渾銀魚為“陸渾三寶”之一,陸渾銀魚通體透明,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營養價值極高,是美容養顏、補肝益腦的佳品,以其“體大豐滿,肉嫩色鮮,營養豐富,不含污染”的特點,曾在國家農業博覽會上獲得農產品金質獎,嵩縣也被確認為“全國銀魚引種定點基地”。陸渾銀魚為啥品質好?俗話說,“好水育好魚”,嵩縣陸渾水庫作為伊河流域最大的人工湖泊,黃河上游的第三大水庫,承載著伊洛“魚”文化的淵源,這里有13.2億立方米總庫容,平均水深9.6米,最大水深31米,最大養殖面積7萬畝,控制流域面積3492平方公里。
陸渾水庫年產花白鰱600多噸、銀魚200噸左右,產量比較穩定,是洛陽市重要的漁業生產區,生產的水產品品質好,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好評,事實上,陸渾水庫早先并沒有銀魚。1992年12月,陸渾水庫從太湖引進銀魚進行養殖實驗,由于水庫擁有得天獨厚的水產養殖資源,1994年9月即形成了較高的銀魚種群產量,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大、小銀魚共存,穩產高產的理想生產場所,1995年被國家水利部確定為全國銀魚移植引種定點基地,
2、洛陽為何被有些人稱為陸渾戎故里?
感謝邀請,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推薦大家可以沒事的時候可一下央視10套的《探索發現》欄目,對喜愛歷史的非常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也能學到很多知識。言傳正傳,洛陽不是陸渾戎故里洛陽自古以來就屬于中原地區,“戎”是中原地區對西部少數民族的統稱,古時中原把四方成為北狄、西戎、南蠻、東夷,很顯然,陸渾戎的故里怎么會在洛陽?陸渾戎的故里在古代稱為瓜州,屬于我國西北地區,一般認為是現在的敦煌,
春秋時期秦晉交惡,晉國戰敗,而當時的陸渾戎是戎族部落中戰斗力比較強大的一支,嚴重威脅秦國安全。于是在晉國戰敗后,秦國就將陸渾戎強制遷徙到洛陽的伊川、嵩縣一帶,晉國也被迫接受,陸渾戎在洛陽生活了一百多年,經常跟隨周王室出征平叛,但它的作用更像是晉國和秦國之間的緩沖。晉國戰敗接受秦國的強制性遷徙,也為晉國以后滅掉陸渾戎埋下了禍根,陸渾戎在洛陽生活一百多年便被晉國所滅,
3、洛陽羊肉湯起源于嵩縣,為什么又被冠以“陸渾老湯”的雅號?
1.炎帝之邦,陶鼎炊煮。嵩縣,炎帝時稱為伊國,傳說是神農炎帝的活動地區。他們是發源于陜西姜水的部落,姓姜,連山氏(烈山氏),因善于火耕而號神農氏,先民們在嵩縣繁衍生息,這里就成為當時人口聚集較發達的城市。神農氏炎帝帶領先民們,燒山火耕,制耒(類lei,讀三聲)耜(si,讀四聲)耕地,制作陶器,開辟集市,
嵩縣庫區鄉陸渾水庫邊的橋北村“陸渾鐵軍羊肉湯”所在地,就是距今約7000年到5000年持續了約2000年的仰韶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那個時侯的煮“肉湯”是怎樣做出來的,可能這就是“鍋”!紅陶釜形三足鼎,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鼎和五味之寶器也”在《說文解字》里這樣描述,先民們會把耕種的糧食,野果,漁獵而來的野獸動物和魚類放在陶器里煮熟,美味而且健康,得到大自然中的饋贈,
在風雨中生病的時候,用采來的植物熬湯喝驅寒治病。嵩縣大部分地處深山而百草豐茂,有中藥材1294種,故有“中藥寶庫”之稱,炎帝神農氏“嘗百草”發明了草藥學,這肉湯中加入草藥一定有奇妙的功效,有人說了,這沒有什么?強健身體在原始部落生仔的時代意義非凡,在距今約5000多年前,炎帝和兄弟黃帝部落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蚩尤部落,華夏聯盟形成。